哈尔滨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哈尔滨大学

[切换城市]
哈尔滨站> 哈尔滨教育> 哈尔滨大学> 黑龙江大学信息

黑龙江大学

英文名:Heilongjiang University 简称:“黑大”,“HLJU” 所在地:哈尔滨 院校代码:10212 类型:综合类

自主招生千人计划卓越计划省部共建大学
  • 黑龙江大学师资怎么样, 黑龙江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6年7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06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1人,硕士生导师72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86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位居全国高校第19位,列地方高校第一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类国家级荣誉称号获得者200余人;学校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共中央“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3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1人, 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专职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俄罗斯联邦总理奖“普京奖”获得者1人,俄罗斯联邦国家奖“普希金奖章”获得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8人。 教学名师
国家级教学名师
刘敬圻、 邓 军、张奎良、张家骅、张锡勤、何颖
省部级教学名师
刘敬圻、邓军、 张奎良、张家骅、王歌雅、张锡勤、 曹重光、邓自立、 陈百海、付宏刚、平文祥、李建中、张政文、尹铁超、赵为、金亚娜、华劭、 何颖、柴文华、严明、常青、袁敏、常树春杰出人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李建中------中共中央“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
邓军、付宏刚、于文秀
中共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何宏昌
中共中央宣传部“四个一批”杰出人才
于文秀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付宏刚、杜桂萍
俄罗斯总理奖“普京奖”获得者
邓军
俄罗斯国家奖“普希金奖章”获得者
华劭、李锡胤、金亚娜、张家骅、邓军
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
丁立群、李建中、付宏刚、马长山、李金宝、董玉庭
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付宏刚、马长山、霍丽华、马海群、黄忠廉 、井立强、杜桂萍、孙书利、于文秀、彭玉海、潘清江、郭龙江、王国凤、隽鸿飞、刘东影、许辉、赵凯、罗跃军、李强
“龙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李建中、付宏刚、何颖、马长山、李先耕、廉永福、陈思学、黄忠廉、柴文华、杜桂萍、刘东影、焦方义、于文秀、霍丽华、孙书利、孙淑芳、井立强、陈树林、乔榛、李光明、董玉庭、许辉
全 国 优 秀 教 师
刘永、李锡胤、张锡勤、何颖、于逸生
全 国 模 范 教 师
柴文华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刘敬圻、刘德祥、张奎良
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何颖

  • 何颖
  • 何颖,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并留校任教。1988年获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省“六个一批”理论专家人才。主要从事管理哲学、行政哲学与哲学非理性问题研究,特别在非理性问题的研究方面拓展了非理性问题研究的层面及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行政哲学研究方面,开辟了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策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政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学科:管理哲学 研究方向:行政哲学、政治哲学 代表性著作: 1.《行政哲学研究》,学习出版社,2011年版; 2.《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行政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行政伦理与社会公正》,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公共行政理论探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公共行政的理论之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行政伦理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行政哲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公共行政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 《行政哲学的基本问题初探》,《哲学研究》,2005年4期; 2. 《政治学视域下工具理性的功能》,《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4期; 3. 《全球化与我国政府职能重构》,《政治学研究》,2002年4期; 4. 《全球治理对人权保障与发展双重作用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12期; 5. 《制度伦理:价值与局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1日; 6. 《制度伦理:人权保障的新途径》,《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2期; 7. 《行政哲学的图景》,《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6期; 8.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30年回顾与反思》,《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2期; 9. 《论制度伦理的功能与局限》,《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8期; 10.《公务员法的制度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3期; 11.《公共行政研究方法及其走向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0期; 12.《行政哲学的限域》,《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8期; 13.《行政发展论》,《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第7期; 14.《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2期; 15.《论理性与非理性的原始统一》,《求是学刊》,2002年3期; 16.《制度伦理及其价值诉求》,《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17.《政府公共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4期; 18.《政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新视野》,2006年第4期; 19.《行政发展的释义及其动因》,《新视野》,2003年4期; 20.《行政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其定位》,《行政论坛》,2007年第5期; 21.《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反思》,《行政论坛》,2010年第4期。 在研项目: 1.《行政主体与公共制度协调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2011; 2.《行政理论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社科重大项目;2009-2012。 完成的主要课题: 1.《公共行政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2008,结题“优秀”并入选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三个代表”实践主体的自身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1-2004; 3.《公共行政理论研究》,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1-2004; 4.《行政哲学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社科重大项目,2005-2006; 5.《多维视野中的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社科重大项目,2002-2003。获奖: 1.《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4年; 2.《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黑龙江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6年; 3.《行政哲学基本问题初探》,黑龙江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9年;4.《行政学》,黑龙江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0年; 5.《行政哲学基本问题初探》,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8年; 6.《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6年; 7.《行政发展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2002年。
  • 董惠江
  • 董惠江,1964年3月生。1985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8年4月至1999年3月,在日本新澙大学留学。2001年在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师从江平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6年7月获法学(民商法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再度赴日本新澙大学作访问学者。  董惠江1985年毕业后一直在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从事民商法的教学研究工作。2002年晋升为教授。现为黑龙江大学民商法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另任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司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哈尔滨仲裁委员会委员,律师。曾获“黑龙江省第二届优秀法律工作者”称号。  董惠江教授所在学科为法学、民商法学。主要学术领域涉及民法总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近年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商法,特别是是票据法领域。出版论著、编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近年曾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政法论坛》等法学杂志发表《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研究》、《票据抗辩分类》、《关于票据抗辩限制的新思考》、《票据无因性研究》、《票据表见代理适用及类推适用的边界》等票据法专论,并有多篇文章被《中国商法学精萃》、《中国法律文档》等收录、摘编,代表了国内票据法研究的前沿水平。曾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多次。已主持完成黑龙江省社科基金和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各一项,参与完成司法部法制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等多项。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社科基金和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各一项,并参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 刘耀武
  • 刘耀武 男,1925年4月生,黑龙江滨县人。1945年肄业于建国大学,1948年毕业于长春大学,1957年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读完俄语副博士课程。现任外语学院副院长、日语系名誉主任、现代语言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外语言学》、《日语学习与研究》、《外语学刊》编委,国家教委学位授予权评审组成员,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6人,是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日语语法理论。著有《俄语语法》(共3卷)、《现代俄语句法学》、《语言学漫步》等10部译著和《日语语法研究史》、《日语语法研究》、《日语词汇学》、《日语词汇学教程》、《日语文语文法》等9部。发表论文94篇。完成国家科研项目2项,4次获省优秀科研成果奖。1990年评为省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李宇明
  • 李宇明,男,汉族,1955年生于河南省泌阳县。现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另有,北大附中高级教师李宇明。
  • 焦方义
  • 焦方义,男,1961年出生,吉林省桦甸市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龙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先进个人、省级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六个一批”人才。主要学术兼职有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东北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数量与技术经济学会会长、黑龙江省工商管理学会名誉会长、黑龙江省经济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边疆经济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统计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主要社会兼职有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专家、黑龙江省省情研究会副主任、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等。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光明日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30余篇被四大检索收录;出版学术著作10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省社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多次获得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奖、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3.所在学科,研究方向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国民经济学 居民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研究  4.发表论文和著作  主要著作:  1)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宏观问题解析(著作)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12  2)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东北经济振兴(著作)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12  3) 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体系研究  (著作)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01  主要论文:  1) 体制转型期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探索 《经济研究》 2006.08  2) 通货紧缩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经济学动态》2007.03  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及解决思路  《经济学动态》2006.2  4) 论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与效率    《经济学动态》2003.01  5)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    《经济研究》 2003.07  6) 我国公用事业产权改革的保障与推动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2  7) 诚信危机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02  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十一五”规划的根本措施 《当代经济研究》 2006.08  9) 以产权流动和资本重组为核心推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当代经济研究》 2005.12  10)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代经济研究》2004.01  11)如何俄看待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  《光明日报》2011.2.25  5.科研成果,承担项目  项目:  1.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接续产业问题研究  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  2003-2006  2.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新兴工业化道路选择 省社科重大项目  2004-2005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的绩效评价研究  省社科规划项目 2006-2008  4.建立完善我省风险投资市场体系研究  省科技攻关软科学项目 2003-2005  5.黑龙省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问题研究 省科技攻关软科学项目 2005-2007  6.现承担研究生课程  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当代金融理论与实务 国民经济学  资本市场导论
  • 丁立群
  • 丁立群,男,1958年12月生,1982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2001年获博士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求是学刊》主编、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新世纪首届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近百篇,多次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2等奖,并在全国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  学科:哲学理论与西方哲学  研究方向:西方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  代表性著作:  1.《发展:在哲学人类学的视野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  2.《哲学、实践与终极关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3.《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5月  4.《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修订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40篇):  1.《交往、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研究》,1992年7期,《哲学动态》转载  2.《人类中心论与生态危机的实质》,《哲学研究》,1997年11期  3.《文化全球化:价值断裂与融合》,《哲学研究》,2000年2期  4.《社会主义:自由、民主与平等——德拉-沃尔培的社会主义理论》,《哲学研究》,2003年2期  5.《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及其现代效应》,《哲学研究》,2005年1期  6.《试论主体性研究的基本原则》,《哲学动态》,1991年9期  7.《实用主义研究的理论误解与理解视角的转换》,《哲学动态》,1994年1期  8.《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新视角》,《哲学动态》,1994年8期  9.《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种文化哲学阐释》,《哲学动态》,2003年3期  10.《学科壁垒、大哲学观念与文化哲学》,光明日报,2003年11月11日,《新华文摘》转载  11.《罗蒂“后哲学文化”理论评析》,光明日报,1992年4月13日  12.《文化哲学: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光明日报2007年10月30日  13.《“游牧民族”的精神家园》,北京日报,2001年8月13日  14.《技术实践论:另一种实践哲学传统——培根的实践哲学》  15.《实践观念 、实践哲学与人类学实践论》,《求是学刊》,2000年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6.《生活世界:一个非经典认识论领域》,《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4期,《新华文摘》转载  17.《论人类学实践哲学》,《学术交流》,2005年7期  18.《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人的解放》,《求是学刊》,1991年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19.《当前认识论研究的几个根本缺陷》,《学术交流》,1992年5期,《新华文摘》转载  20.《文化哲学何以存在》,《求是学刊》,1991年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哲学动态》转载  21.《近20年中国哲学研究评析》,《求是学刊》,2003年1期,《学术界》、《光明日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哲学原理(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22.《文化进步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哲学理念》,《求是学刊》,2001年1期,《新华文摘》转载  23.《走近罗蒂——与罗蒂先生关于分析哲学、后现代主义和文化哲学的对话》,《求是学刊》,2004年5期,《新华文摘》转载  24.《论实体》,《求是学刊》1984年5期  25.《西方哲学史上的实体范畴》,《北方论丛》1986年1期  26.《发展是什麽?》,《求是学刊》1987年6期  27.《杜威工具论新议》,《求是学刊》1988年1期哲学专号  28.《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求是学刊》  29.《人的可能性:存在与超越——雅斯贝尔斯“大全”论》,《求是学刊》,1992年3期  30.《哲学基本问题:在人类学的视野内》,《云南社会科学》,1992年3期  31.《论杜威的认识论批判》,《北方论丛》,1992年6期  32.《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被误解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年1期  33.《认识论能包容一切吗?》,《理论探讨》,1993年5期  34.《哲学史的涵义》,《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3期  35.《发展:走向深层意义的研究》,《求是学刊》,1996年2期  36.《否定的辩证法:在自然与历史的关联中》,《学习与探索》,1996年2期  37.《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进化主义的超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6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38.《哲学的气质》,《理论探讨》,2000年3期  39.《文化哲学:一种新的综合》,《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3期  40.《过程哲学与文化哲学:生态主义的两个理论来源》,《求是学刊》,2005年5期  在研项目:  1.西方实践哲学源流研究 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实践与生活世界:人类学实践论研究 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3.西方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完成的主要课题:  1.人类学实践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2001年黑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  2.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内蕴与社会主义向唯物主义的回归 200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哲学文化、文化哲学与实践哲学 1998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规划项目  4.人类学实践论研究 2000年黑龙江省教育厅社科重大项目  5.实用主义与日常生活认识论 1992年黑龙江大学科研计划项目  6.哲学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 1993年黑龙江大学科研计划项目  7.哲学与社会发展 1995年黑龙江省教委科研计划项目  8.哲学人类学与发展哲学 1994年黑龙江大学科研计划项目  9.实用主义的比较研究 1998年黑龙江省教委科研计划项目  10.哲学文化与文化哲学综合研究 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1.生活世界与现代化:实践哲学人类学研究 2002年黑龙江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  12.全球化与实践方式的转换 2005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般项目  获奖:  1.“交往、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专家提名奖  2.“发展:在哲学人类学的视野内”获黑龙江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等奖  3.“交往、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获黑龙江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等奖  4.“文化进步注意:全球化时代的哲学理念”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2等奖  5.“近20年中国哲学研究评析”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6.“文化哲学何以存在”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等奖  7.“人类中心论与生态危机的实质”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3等奖  8.“实用主义研究的理论误解与理解视角的转换”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佳作奖  9.“近20年中国哲学研究评析”获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等奖、  10.“实践观念、实践哲学与人类学实践论” 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等奖  11.《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12.“人类中心论与生态危机的实质”1999年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等奖
  • 张奎良
  • 张奎良,1937年生,辽宁新民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同年分配到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任教。1986年评为教授,1996年任博士生导师,至今。现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  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1、代表性著作:  《马克思的哲学历程》,上海人出版社,1993年3月  《张奎良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  《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黑龙江教育版社,2000年1月  《跨世纪的回响》,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9月  《马列经典著作释义》,中央电大出版社,1993年5月  2、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代表性的论文:  存在概念的认识论意义,《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1期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2期  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与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13期  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内蕴,《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2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的逻辑前提与总体定位,《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5期  作为“历史之谜”的异化及其评价尺度,《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4期  存在、实在和实体,《哲学研究》,1984年9期  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哲学研究》,1994年2期  唯物史观的人学意蕴,《哲学研究.》,1994年12期  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与实践指引,《哲学研究》,2001年5期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哲学研究》,2003年4期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哲学研究》,2004年1期  3、在重要报刊发表的代表性的论文:  邓小平理论作为科学体系的意义,《光明日报》,1998年11月  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光明日报》,2000年12月1日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启示,《光明日报》,2002年2月26日  平等:以人为本的基石,《光明日报》,2004年4月3日  辩证思维与和谐思维,《光明日报》,2005年2月8日  4、在研项目:  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内蕴与社会主义相唯物主义的回归,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起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思维方式的历史变革,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5、已完成的主要成果:  《马克思的哲学历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人民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部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6、获奖:  《马克思的哲学历程》,教育部全国首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黑龙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黑龙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与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黑龙江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内蕴》,黑龙江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 康渝生
  • 康渝生,男,1950年9月20日生,北京人;1977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留校任教至今;1985年至1987年,就读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  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理论研究  代表性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致思理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纲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成与发展逻辑》  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主客体关系与哲学基本问题》、《论双重客体的双重规定性》、《哲  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理路》、《感性世界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成机制  研究》  在重要报刊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建设小康社会的文明之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在研项目: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龙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完成的主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致思理路研究  获奖:《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黑龙江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特等奖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黑龙江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致思理路》2006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李楠明
  • 李楠明,1954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74年至1980年在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工作。1980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1984年获哲学学士学位,1984年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工作至今,其中1986年至1989年在黑龙江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4年在黑龙江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讲师,1996年晋升副教授,2001年晋升教授,200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方向: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学术兼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主任。  著作:  1、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释义(参编), 199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 民主政治比较分析(副主编),1994,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 跨世纪的回响(参编),1993,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4、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三作者),1996,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5、 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哲学思考(主审)1998,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6、 知识经济与文化模式的演进(第一作者)2000,中国物质出版社  7、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中国的现代化(第一作者),2001,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蕴及其现实意义(专著),2004,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9、 价值主体性(专著),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观的哲学研究(第三作者),2005,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成与发展逻辑(第二作者),200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2、恩格斯经典著作选读释义(第一作者),200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代表性论文:  1、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创生逻辑,1997,光明日报  2、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及其现实意义,2000,光明日报  3、 和谐思维与辩证法理论的创新,2005,光明日报,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4、 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哲学观及其意义,2006,光明日报  5、 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体会,1999,高校理论战线  6、 浅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2000,高校理论战线  7、 从群体主体向个体主体的嬗变,1996,求是学刊  8、 马克思主义哲学50年的历史轨迹及其内在精神,2000,求是学刊  9、 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00,学习与探索  10、以人为本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关切,2005,学习与探索  11、个体的丰富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2006,学习与探索  12、生活世界与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2001,北方论丛  13、实践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和思维方式,2001,东岳论丛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之发展,2001,浙江学刊  15、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历史定位及现实意义,2000,理论探讨  16、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1996,学术交流  17、浅析邓小平的新哲学思维方式,1999,学术交流  18、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线索,2001,学术交流  19、文化模式的变迁与历史发展,2003,学术交流  20、马克思的哲学观及当代意义,2003,哲学之路  21、主体性理论地平线的移动,2004,哲学之路  科研项目:  1、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和谐社会建构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6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基本观点研究(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2004  3、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内蕴与社会主义向唯物主义的回归(第2位),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2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体系建构的新契机和新取向(第2位),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5  5、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研究,黑龙江省社科规划办重大项目,2004  6、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历史定位及走向研究,黑龙江省社科规划办一般项目,2003  7、马克思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转向,黑龙江省教育厅重大项目,2001  8、马克思的主体哲学与市场经济,黑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999  9、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黑龙江大学科研项目,1994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现代化,黑龙江大学科研项目,1998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蕴及现实意义,黑龙江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04  科研获奖:  1、民主政治比较分析(副主编),黑龙江省社科三等奖,黑龙江大学社科三等奖,1996  2、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第3位),黑龙江省社科特等奖,省教育厅社科特等奖,黑大社科一等奖,1998  3、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哲学思考(主审),黑龙江省社科三等奖,省教育厅社科三等奖,黑大社科三等奖,2000  4、知识经济与文化模式的演进,黑龙江省社科三等奖,2002,黑龙江大学社科二等奖,2001  5、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中国的现代化,黑龙江省社科三等奖,2004,省教育厅社科二等奖,2002  6、生活世界与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黑龙江省教育厅社科三等奖,2004,黑龙江大学社科三等奖,2002  7、和谐思维与辩证法理论的创新,黑龙江大学社科一等奖,2006
  • 郭艳君
  • 郭艳君,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1971年6月生于吉林省双阳县。1990年——1994年就读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95——2002年在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获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文化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在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研究领域,从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研究入手,在宏观和微观相统一的基础上重新阐释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同时,尝试将这种阐释与作为历史解释模式的文化哲学结合起来,将自己的研究领域逐步拓展到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等领域,力图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生成论的历史哲学。  一、代表性论文:  1、《青年马克思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及其理论意义》,载《哲学研究》2011年第8期;  2、《经典表述的再阐释——重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载《哲学研究》2005年第11期;  3、《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的思想变革及其理论意义》,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期;  4、《论唯物史观研究的微观维度及其当代意义》,载《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2期;  5、《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真实》,载《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2期;  6、《历史的生成性——论马克思在历史哲学领域实现的革命变革》,载《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7、《马克思历史观的人学阐释》,载《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  8、《论马克思历史观的生成论本质》,载《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3期;  9、《历史与人的生成》,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6期;  10、《论人的需要和自我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载《学术交流》2005年第12期;  11、《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自然人概念的继承与超越》,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7期;  12、《劳动、交往、分工:马克思对历史演进机制的分析》,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9期;  13、《超越乌托邦:论马克思所理解的共产主义》,载《唯实》2003年第4期;  14、《论拉法格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及局限》,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  15、《历史理性的生成性的初步阐释》,载《求索》2005年第11期;  16、《关注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微观维度》,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第4月21日;  17、《论海登.怀特对历史的文化阐释》,载《江海学刊》2007年第3期;  18、《论西方文明的整合——对中世纪文化的一种理解》,载《求是学刊》1998年第3期;  19、《全球化与文化的价值选择》,载《学海》2001年第5期;  20、《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批判与反思》,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1、《论近代中国的启蒙》,载《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5期;  22、《论意识形态研究的文化哲学视角》,载《学术研究》2011年第2期,独立;  二、代表性的著作:  1、《历史与人的生成——马克思历史观的人学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独立;  2、《历史的生成性——对历史与人之存在的哲学阐释》,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独立;  3、《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作者;  三、代表性的获奖:  1、第十一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08年;  2、唯物史观研究的微观维度及其当代意义,获第十四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10年;  3、“经典表述”的再阐释——重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获第十三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  4、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真实,获第十二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佳作奖,2006年;  5、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批判与反思,获第十一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四、代表性的立项:  1、马克思历史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1BZX00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2014年;  2、历史的生成性(200902494),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2009—2012年;  3、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生成论阐释及其当代意义(06D08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2010;  4、对历史与人之存在的哲学阐释(1151G036),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08—2008年;
  • 马天俊
  • 1、导师简介:  马天俊,男,1968年4月24日生,黑龙江双鸭山人,哲学博士。1987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1991年获哲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外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0年任教于吉林大学哲学系,2000年至2007年6月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现任教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所授《西方哲学史》被评为吉林大学优秀专业主干课(1994,1998),《哲学导论》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优质课程(2006),曾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2003)。  2、所在学科: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3、研究方向:  唯物史观和知识论,形而上学和修辞学  4、发表论文和著作:  “后现代运思的‘后人’维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2期。  “修辞价值重估”,《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重思尼采:反叛与回归”,《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2期。  “数学:在哲学与真理之间”,《求是学刊》,2000年第2期。  “历史意识新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  “生存哲学的低限问题与高限问题”,《哲学动态》,2001年第1期。  “社会发展理想辨析”,《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哲学家的生存”,《开放时代》,2001年第3期。  “从生存的悲剧性解读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研究》,2001年第12期。  “哲学与哲学观焦虑”,《求是学刊》,2002年第6期。  “形而上学的修辞形态”,《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6期。  “马克思的修辞实践”,《人文杂志》,2005年第5期。  “哲学话语的‘逻辑’”,《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6期。  “哲学以释人 人以释哲学”,《哲学研究》,2006年第3期。  “社会感性及其教化”,《人文杂志》,2006年第6期。  “本原隐喻”,《江海学刊》,2007年第2-3期(连载)。  《真理的境遇》(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5、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目前无)  6、承担项目:  主持“知识论与知识创新模式研究”(教育部专项课题,2001-2003)  主持“哲学修辞学研究”(黑龙江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07-2009)
  • 张锡勤
  • 张锡勤,男,1939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61年9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至黑龙江大学历史系任教,1963年9月转入哲学系任教。现任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联学术委员,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学术顾问、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伦理学学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系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  学科:中国哲学  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哲学  代表性著作: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上下册)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4年5月  《戊戌思潮论稿》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中国传统道德举要》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中国传统道德-名言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中国近代的文化革命》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  《中国伦理思想通史》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  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论儒学在近代的命运》,《哲学研究》2005•5  《论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哲学研究》2004•5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新道德》,《哲学研究》2002•8  《论陆王心学中可能诱发“异端”思想的因素》,《哲学研究》2001•5  《对近代“心力”说的再评析》,《哲学研究》2000•3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戊戌思潮的继承与超越》,《哲学研究》1999•5  《论戊戌时期的宗教热》,《哲学研究》1998•6  《论传统义利观在近代的变革》,《中国哲学史》2005•2  在研项目:  中国道德变迁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完成的主要课题:  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  戊戌思潮的研究——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历史反思 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中国近代的哲学变革 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  获奖:  《中国近代思想史》,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省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 柴文华
  • 柴文华,1956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涡阳县。1973年至1979年在黑龙江省大庆钻探宣传部工作。1979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83年获哲学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回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执教至今。1988年被聘为讲师,199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2001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学科 :中国哲学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哲学和中国伦理思想史  社会兼职: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伦理学会理事、黑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副所长。曾任日本国新潟大学客座研究员。  著作:  1、中国道德名言选粹 (第二作者)1990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中国异端伦理文化   1994  哈工程大学出版社  3、再铸民族魂   1997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4、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研究(第一作者) 2002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5、中国非儒伦理文化(第一作者) 2002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6、真善美的哲学寻踪   2003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7、中国人伦学说研究(第一作者) 2004 上海古籍出版社  8、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 2004 三联书店  9、中国伦理思想通史 (参编) 1992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0、中国传统道德 名言卷 (参编)199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中国儒学百科全书 (参编)1997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2、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第二主编)2007 人民出版社  代表性论文  1、儒道观念与生态伦理断想,哲学研究,1990、1  2、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近代化,哲学研究,1992、9  3、中国哲学与人,哲学研究,1994、5  4、冯契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贡献,哲学研究,1997、2  5、论梁漱溟的人哲学,哲学研究,2001、10  6、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动态研究,哲学研究,2002、11  7、胡适和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个性特征,哲学研究,2005、2  8、论胡适的人伦学说,中国哲学史2001、2  9、论马一浮的中西文化观,中国哲学史,2004、1  10、本体论的建构及其意味,第一作者,中国哲学史,1994、1  11、现代场景下的传统儒学——论马一浮的伦理思想,伦理学研究,2005、4  12、超越的直觉与直觉的超越,第一作者,孔子研究,1994、2  13、调和道儒的尝试,孔子研究,1992、4  14、淮南子的伦理主题,江汉论坛,1988、6  15、王弼伦理观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实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3  16、《太平经》具有神学特色的伦理观,南京社会科学,1991、5  17、略论道家思想文化的现代理论价值,贵州社会科学,1992、6  18、儒家道德自觉论,江淮论坛,1997、4  19、旧瓶装旧酒——论马一浮的哲学思想,深圳大学学报,2003、3  20、论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激进主义,现代哲学,2004、2  21、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  22、对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的理论分析,求是学刊,2003、6  23、中国哲学史研究方式管窥,学习与探索,2003、2  24、论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天府新论,2004、2  25、中国伦理文化的中心与边缘,北方论丛1999.4。  26、论中国伦理文化中竞争与和谐的统一,理论探讨,1997、4  27、论中国哲学史的建构,深圳大学学报,2007、1  28、论冯友兰的早期道家观,哲学研究,2006、6  29、略论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河北大学学报,1993、3  30、论冯友兰的哲学观,燕山大学学报,2002、3  科研项目  1、中国哲学与人  黑龙江大学科研计划项目   1994  2、中国异端伦理文化研究   黑龙江大学科研计划项目   1994  3、中国伦理文化的内在冲突及其哲学人类学思路   黑龙江省教委科研计划项目   1996  4、中国现代人伦哲学研究   黑龙江大学科研计划项目  1995  5、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黑龙江省教委科研计划项目  1999  6、中国伦理文化的纵向研究   黑龙江大学科研计划项目  1997  7、中国人伦哲学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  2003  8、中国道德变迁史(第一参加人)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04  9、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研究   黑龙江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   2004  10、政府诚信道德研究(参加)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11、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的实证研究 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2004  12、中国现代伦理学派及思想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06  科研获奖情况  1、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研究的方法论原则,黑龙江省1988年优秀科研成果佳作奖。  2、中国古代异端人论概说,1990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3等奖。  3、儒道观念与生态伦理断想,1992年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2等奖。  4、道家思想文化的现代理论价值,1994年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3等奖。  5、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近代化,1994年黑龙江省优秀科研成果3等奖。  6、中国哲学与人,1995年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1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研成果3等奖。  7、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原型,1997年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3等奖。  8、再铸民族魂—中国伦理文化的诠释和重建 ,黑龙江大学199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1等奖;1999年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2等奖。  9、方克立与现代新儒学研究,黑龙江大学1999年度优秀科研成果3等奖。  10、论冯契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贡献,2000年黑龙江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3等奖。  11、中国伦理文化的中心与边缘,黑龙江大学200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2等奖 ;2002年黑龙江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佳作奖;第一届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  12、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研究,黑龙江大学200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2等奖;2004年黑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2等奖;2004年黑龙江省优秀科研成果3等奖。  13、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黑龙江大学2005年优秀科研成果1等奖;2006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1等奖;2006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1等奖。
  • 樊志辉
  • 樊志辉,1964年7月4日生于辽宁省凤城县(市),1983年9月—1987年7月,吉林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990年9月—1996年7月,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8月—1999年5月,辽宁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1999年5月—今,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教授;现任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黑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师、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社会兼职: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辅仁大学士林哲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台湾南华大学客座研究员。  学科:中国哲学、宗教学  研究方向:1、中国现代哲学与中西哲学比较;2、基督教与比较宗教研究  近年来出版的主要著作及发表的主要论文  著作:  1、《台湾新士林哲学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40万字;  2、《内在与超越之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35万字;  3、《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的展望》,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25万字;  编著:  1、《大连市志•宗教志》,副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20万字;  2、《邓小平理论与现代中国》,参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编委之一,8万字;  3、《世界著名思想家传》,参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5万字;  4、《哲学宝典》,参编,大连人民出版社,1994年;  5、《现代新儒家人物与著作》,参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6、《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人物篇)华夏出版社,1997年;  7、《二十世纪中国哲学》(著作篇)华夏出版社,1994年;  8、《中国伦理变迁史》,参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  论文:  1、《文化:在信仰与劳作之间》,《学术交流》,2009.3,独立;  2、《心性与社会批判》,《哲学研究》,2006.11,独立;  3、《王道秩序与个体信仰》,《宗教哲学》,2006.9,独立;  4、《现代性与启蒙视域》,《人文杂志》,2005.1,《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5.11,独立;  5、《马克思哲学的诠释维度及其误区》,《求是学刊》,2005.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6;独立;  6、《现代中国革命精神的底蕴》,《道风》,2007.26,独立;  7、《苦难记忆与现代性生存:马克思、中国传统与我们的使命》,《哲学与文化》,2006.9,独立;  8、《对话式教学的理论探讨》,《黑龙江教育》,2005.6,第一;  9、《陈独秀的无神论思想研究》:《通化师院学报》,2005.1  10、《修正的市民社会与中国政制合法性——现代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儒家思想与基督宗教》,《基督宗教研究》第8辑(2005年),独立;  11、《世界的去魅化与人的谦虚及傲慢》,学术交流2004.2,独立;  12、《实践哲学本土化视野的价值与误导》,《学术研究》,2004.1,独立;  13、《世俗化处境中的人与上帝》,《基督宗教研究》2004.6 独立;  14、《建构主义与后实践哲学》《社会科学战线》2003.3 独立;  15、《超验、先验、经验、实践》《求是学刊》2003.2,独立;  16、《存有与实践》,《江海学刊》,2003.2,独立;  17、《从本性到超性》,《基督宗教》第4辑,独立;  18、《对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宗教意识的复苏的哲学反思》,《中国宗教》第1辑。独立;  19、《中国传统哲学的超越性诠释》,《东吴哲学》,2002年,独立;  20、《全方位的审美观照》,《光明日报》2002年12月16日,独立;  21、《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学习与探索》,2002.2,独立  22、《“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开放时代》,2001.3,1万字,《哲学动态》论点载编,独立;  23、《台湾新士林哲学的形上学的义理归旨》,《人文杂志》,2001.1,独立;  24、《台湾新士林哲学思想评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3,独立;  25、《在对话格局中重建自主的问题意识和话语模式——全球化语境下汉语言哲学的话语困境及其出路》,《求是学刊》2001.1,独立;  26、《汉语言哲学思想的超越取向——对文化基督徒现象之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01.3,独立;  27、《存在的尴尬——虚妄与虚无》,《北方论丛》,2000.6,独立;  28、《从体用论到主体资源论》,《社会科学辑刊》,2000.4,独立;  29、《吴经熊哲学思想评析》,《学术论坛》,2000.3,独立;  30、《实践哲学的域限及对实践自明性的质疑》,《求是学刊》2000.2,独立;  31、《基督宗教与中国21世纪思想的转折》,《基督宗教研究》第3辑,独立;。  32、《台湾新士林哲学的发展与两岸的学术交流》,《哲学与文化月刊》,2001.1,独立;  33、《现代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与言说语式》,《哲学动态》,2002.2,独立。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一)本人主持的已完成的科研项目  1、《中国现代哲学的言说语式与问题意识》,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  3、《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与“后实践哲学”的建构》,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4、《台湾新儒家和台湾新士林哲学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思想的互动》,辽宁省教委项目。  6、《拒斥与承领——基督宗教与中国现代哲学》,国家教委专项任务项目。  7、《政党意识形态、宗教与大众文化——当代中国伦理资源的变迁、亏空与整合》,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二)本人主持的在研科研项目  1、黑龙江灰色宗教市场研究,国际合作项目;  2、黑龙江宗教文化资源研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3、现代性与中国传统宗教的当代命运,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重大项目;  科研获奖  1、《台湾新士林哲学研究》,黑龙江省第一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1年。  2、《内在与超越》,黑龙江省第二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3年。  3、《实践哲学的域限及对实践自明性的质疑——后实践哲学论纲》,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内在与超越——迈向后实践哲学的理论探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黑龙江省高校宗教状况研究报告》,黑龙江省统战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2008年;  6、《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诠释视域及其误区》,黑龙江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9年;  7、《现代性问题与启蒙视域》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8年。
  • 魏义霞
  • 魏义霞,1965年生。1983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90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六个一批人才。200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和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科:中国哲学  研究方向:近代哲学、比较哲学  代表性著作:  独立出版学术专著8部  1、《七子视界——先秦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53万字,独立完成。  2、《中国近代哲学的宏观透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8万字独立完成。  3、《天•人•命运:人类命运的哲学阐述和当代审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8万字,独立完成。  4、《生存论:人的生存维度及其哲学回应》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8万字,独立完成。  5、《比较哲学——当代哲学重建的历史关照和哲学审视》,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8万字,独立完成。  6、《理学与启蒙——宋元明清道德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61、8万字,独立完成。  7、《中国人的命运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版,28、7万字,独立完成。  8、《和谐理念与建构》,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版,28万字,独立完成。  代表性论文:  1、《礼法、法天、法术——先秦法制模式研究》,《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  2、《不同的哲学追求和人生理想——近代与古代价值哲学比较研究》,《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  3、《中国近代哲学转型的几个重要问题》,《哲学研究》1996 年第6期.  4、《中国近代哲学研究述评》,《哲学动态》1996 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6 年第7期。  5、《殊途同归:韩非与墨子哲学的比较研究》,《齐鲁学刊》1997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5期。  6、《仁——在孔子与孟子之间》,《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2期。  7、《古代与近代之仁的比较研究》,《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  8、《创新体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9.《我国古代佛教与近代佛教的比较研究》,《燕山大学学部报》2004年1期。  10.《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近代与古代哲学比较的新视野》,《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3期。  11.《天欲义而恶不义——墨子本体哲学伦理哲学与政治哲学的三位一体》,《东方论坛》2004年4期。  12.《先秦儒家与法家政治哲学比较研究》,《管子学刊》2003年4期。  13.《有生于无—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本体》,《理论与现代化》2003年5期。  14.《中国近代人学研究新方向》,《东方论坛》2003年4期。  15.《人的生存危机及其问题的解决》,《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2期。  16.《孔孟之道意味着什么?》,《哲学之路》第一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  17.《对人的不同描写和模塑——近代与古代人生哲学比较研究》,《北方论丛》2003年第1期。  18.《本体之辨—从康有为到谭嗣同》, 《北方论丛》1995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第2期。  19.《中国近代认识史上的困惑》,《求是学刊》2000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1年第2期。  20.《“有生于无”与中国哲学的本体特征》,《北方论丛》2000年第1期。《新华文摘》摘要,2000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2000年第3期。  21.《贺麟的体用观——中国现代哲学重建之路》,《齐鲁学刊》2000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2000年第4期。  22、《试论中国近代的哲学转型及其得与失》,《学术交流》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4期。  23、《死亡哲学:灵魂不死的历史追溯与深层思考》,《北方论丛》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98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1998年第4期。  24、《中国近代唯心论的“心”是什么?》,《学习与探索》1990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0年第7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0年第6期。  25、《试论“心”的范畴在中国近代的演变》,《求是学刊》1990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0年第7期。  26、《浅说严复对“天演”原因的分析》,《求是学刊》1991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1年第9期。  27、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国化》,《北方论丛》1992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2年第7期。  28、《庄谭相对主义同异观》, 《学术交流》,N .6,1992.《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3年第1期。  29、《陆王异心论》, 《求是学刊》1993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3年第9期。  30、《独•群:中国近代哲学的内在矛盾浅析》,《求是学刊》1994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6期。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4年第4期。  31、《西方自然科学的引进与中国近代的哲学变革》,《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5年第4期。  32、 《21世纪中国哲学的宏观展望》, 《学术交流》1995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5年第10期。  33、《近代平等思想中的不和谐音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7日。  34、《孔子之道是什么——康有为视界中的孔子何以成为教主》,《人文杂志》2011年第2期,第52-57页。  35、《佛学:康有为哲学的主要来源》,《哲学分析》2011年第2期,第75-83页。  36、《康有为孔教观视域中的汉唐哲学》,《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第29-34页。  37、《康有为的孔教时代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学复兴》,《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八辑)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530-547页。  38、《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燕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新华文摘》2008年第14期。  39、《异梦:庄子与列子之梦的哲学比较》,《求是学刊》2008年第3期。  《异梦:庄子与列子之梦的哲学比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内刊》2008年第10期。  《异梦:庄子与列子之梦的哲学比较》,《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8年第8期。  40、《近代思想家的平等误区》,《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4期。  41、《宇宙秩序—社会秩序—家庭秩序的相互通约》,《国际儒学研究》2008年第16辑。  42、《〈周易〉与宋明理学的和谐建构》,《朱子文化》2008年第3期。  43、《知在先与行为重——朱熹知行观探究》,《合肥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儒家宗法和谐建构的秘密》,《儒学评论》2008年第4期。  44、《康有为对庄子的定位与近代哲学视界中的庄子》,《中国哲学史》2009年第3期。51-59  45、《学而优则仕和达则兼善天下——儒家的仕途情结与和谐建构》,《哲学与文化》(台湾)2009年第5期。151-166  46、《以孔释佛还是以佛释孔——康有为、谭嗣同孔教观比较》,《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43-51  47、《近代视界中的仁爱——兼论近代思想家对仁爱思想的创新》,《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31-39  48、《康有为、谭嗣同平等思想的相同性及其本质》,《福建论坛》2009年第7期。63-69  49、《孔教、儒家与国学——对传统文化之近代形态的省察》,《求是学刊》2009年第5期。24-30  50、《庄子与谭嗣同的平等思想——论谭嗣同及近代哲学中的庄学渊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96-102  51、《朱熹的践履方法和修养工夫》,《合肥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3-9  52、《从孔子与墨子的天命论看儒家与墨家的不同命运》,《燕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9  53、《二程对仁的创新及其对理学的奠基》,《朱子文化》2009年第3期。9-13  54、《近代与古代哲学之天的比较——兼论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之路》第五辑,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130-140  55、《董仲舒与儒家和谐思想的新开展》,《浙东学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81-202  56、《孟子与宋明理学》,《经学与中国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版。389-402  57、《康有为的佛学思想及其特征》,网络学术论文——佛教在线。http://www.fjnet.com//fjlw/200911/t20091107_140405.htm  58、《儒家宗法和谐建构的秘密》,《儒学评论》(第四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33-143  59、《平等与自然科学》,《哲学研究》2010年第7期,第55-60页。  60、《先秦语言哲学的流派分野与共同特征》,《外语学刊》2010年第2期,第14-19页。  反响:《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3期摘编。  61、《自由是权利还是道德》,《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7期,第35-39页。  62、《论墨子“以尚贤使能为政”的政治哲学》,《齐鲁学刊》2010年第1期,第27-32页。  63、《康有为宋明理学四维观》,《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第52-56页。  64、《儒家语言哲学中的和谐意识》,《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第1-6页。  65、《康有为的孔教概念及其反思》,《国际版儒教文化研究》(韩国)(第十四辑),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71-196页。  66、《康有为与孟子比较》,《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2期,第1-6页。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  《新华文摘》2011年第8期摘要。  67、《谁是真孔子——康有为、谭嗣同对孔子思想的阐释及其启示》,《儒学的当代使命》(卷三),九州出版社2010年4月版,第445-456页。  68、《谭嗣同视界中的庄子》,《科学与宗教》(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版,第53-65页。  69、《知在先与行为重——朱熹知行观探究》,《朱子学刊》(第十九辑),黄山书社2010年6月版,第26-37页。  70、《“为孔子传人”与“非孔子全体”——康有为论宋明理学》,《合肥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18-22页。  71、《知先行后与知行合一——朱熹与王守仁知行观比较》,《朱子文化》2010年第5期,第17-21页。  72、《庄子之梦的超越和自由情怀》,《老子学刊》(第一辑),四川出版集团2010年9月版,第92-101页。  73、《平等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状态》,《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13-22页。  74、《哲学史与哲学建构》,《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第63-68页。  75、《谁是真孔子——康有为、谭嗣同对孔子思想的阐释及其启示》,《儒学评论》(第四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90-305页。  76、《〈西铭〉的逻辑线索》,《光明日报》2010年12月20日。  77、《中国人的命运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版,28、7万字,独立完成。  78、《和谐理念与建构》,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版,28万字,独立完成。  完成十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完成有代表性课题如下:  1、七子视界——先秦哲学研究,2003—2004黑龙江省社科规划  2、天•人•命运——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的命运的探索,1996—1997黑龙江省教委课题  3、中国近代哲学与古代哲学的比较研究,1998—1999黑龙江省教委课题  4、反观窥秘—中国近代哲学与古代哲学的比较研究,1997—1998黑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  5、从比较哲学的角度看当代中国哲学的转型与重建,1996—1997黑龙江大学课题  6.人的存在与哲学的回应,1999—2000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  7.儒家哲学新体认,1993—1994黑龙江大学校管课题  8.人•人学•哲学,2000-2001黑龙江省教委课题  9.中国近代哲学总论,1994—1995黑龙江省教委课题  在研项目有:  1、2010年—2013年国家社科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国学与中国近代文化形态研究  项目编号:10BZX039  经费金额:12万元  2、2008-2011教育部科研立项  项目名称:启蒙与平等——从明清之际到五四运动  项目编号:08JA720007  经费金额:7万元  3、2009—2010年黑龙江六个一批项目  项目名称:近代哲学视界中的国学研究  项目编号:2009A08  4、项目:2011—2012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  项目名称:戊戌启蒙四大家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12512214  项目金额:0.6万元  获奖:  1、 《独•群:中国近代哲学的内在矛盾浅析》,1996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青年类)一等奖  2、 《天•人•命运——人类命运的哲学阐述和当代审视》,2000年获黑龙江省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  3、 《天•人•命运——人类命运的哲学阐述和当代审视》,2000年获得黑龙江省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 《有生于无与中国哲学的本体特征》,2002年获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青年类)二等奖  5、 《中国近代哲学转型的几个重要问题》,1998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青年类)二等奖  6、 《中国近代唯心论的“心”是什么?》,1992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7、 《中国近代哲学转型的几个重要问题》,1998年获黑龙江省教委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8、 《有生于无与中国哲学的本体特征》,2002年获得黑龙江省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  9、 《独、群:中国近代哲学的内在矛盾浅析》,1995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0、《中国近代哲学转型的几个重要问题》,1997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1、《本体之辨:从康有为到谭嗣同》,1997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2、《殊途同归:墨子与韩非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1998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3、《合理地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1997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4、《天•人•命运——人类命运的哲学阐述和当代审视》,1999年获得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5、《中国近代认识史上的困惑》,2004年获得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  16、2009年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成果二等奖。  获奖题目:《七子视界:先秦哲学研究》  2008年获得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获奖题目:《七子视界:先秦哲学研究》
  • 王晓东
  • 王晓东,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67年7月生,博士,教授,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获博士学位,200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学科:  外国哲学  研究方向:  现代西方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  代表性著作:  《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独立。  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哲学研究,2003年9期,独立。  在重要报刊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知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抉择》哲学动态2000.10(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实践哲学的本体论范式》求是学刊2000.2《光明日报》论点摘编  3、《走出现代性问题的误区》,求是学刊,2003.3;独立。《光明日报》2003.6.11理论周刊,论点摘编。  4、《哲学视域中的主体间性问题探析》天津社会科学,2001.5,独立。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1期全文转载。  5、试论萨特实践哲学中的反合目的性思想及其理论启示,《江海学刊》2006.4。独立  6、生存论视域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及其理论误区,2003年,《人文杂志》第1期,独立。  在研项目: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价值观现状及价值观建设思路研究,2万,2005-2007年,黑龙江省骨干教师项目。项目负责人。  完成的主要课题:  1、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的分化与整合,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1万,2001.1-2002.12,负责人。  2、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日常生活结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996-2005;1.4万,主要参加人。  3、20世纪的文化批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2002,5万元,主要参加人。  获奖:  1.实践哲学的本体论范式,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佳作奖,2004年,独立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与限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佳作奖,2006年,独立  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与限度,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独立  4.交往理论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独立  5.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批判,黑龙江大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独立  6. 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参加人。
  • 关健英
  • 关健英,女,满族,1965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逊克县,1988年本科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91年硕士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获伦理学博士学位。现为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  学科:伦理学  研究方向:  中国伦理思想史,伦理学理论  代表性著作:  1.《先秦秦汉德治法治关系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版  2.《与老庄对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版  3.《与老庄对话》(韩文版),韩国Humanist Publishing Co,2004年1月版  4.《德治新论》(合著),研究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儒家道德形上学的论述元点、价值依据及对其的追问》,《哲学研究》2010年第3期  2.《文化传统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德治主义》,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1期  3.《人伦教育:现代性视域与传统道德资源》,求是学刊,2011年第2期  4.《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4/28  5.《范式转换与道德生活史的研究》,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1期  6.《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人文奥运理念》,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1期  7.《先秦儒道和谐思想比论及其当代启示》,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1期  8.《怎样认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和”》,红旗文稿,2006年第18期  9.《政府诚信道德的思想资源及其现代意义》,求索,2005年第5期  10.《略论董仲舒的“以德为国”思想》,中国哲学史,2004年第3期  在研项目:  1.“魏晋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与道德变迁”,教育部一般项目,主持人,项目号08JA720005  2.“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伦理思想史”,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重要成员,项目号:09JZDMG028  完成的主要课题:  1.“政府诚信道德研究”,项目号10542001,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2.“魏晋隋唐时期社会伦理道德变迁研究”,项目号04A-004,省社科重点项目。  3.“公共伦理学学科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研究”,项目号115C-201,省高教学会项目。  获奖:  1.《与老庄对话》,2004年获第11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4年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略论董仲舒“以德为国”的思想》,2005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第12届黑龙江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佳作奖。  3.主讲的本科课程“伦理学”被评为2010年黑龙江省精品课程。
  • 于文秀
  • 于文秀, 1965年7月出生。吉林省通榆县人。1987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到黑龙江大学中文系任教。200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现为黑龙江大学教授、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荣誉称号有: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 龙江学者特聘教授。4、黑龙江省第五届优秀中青年专家。5、黑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6、 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7、省级精品课负责人。  于文秀教授近年来在文化哲学(后现代哲学与文化思潮)与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绩。在《哲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光明日报》、《天津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发表论文60余篇,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报刊全文转摘或摘编近20次(其中5次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8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文化研究”思潮导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当下文化景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等4部。  学科:美学  研究方向:当代审美文化研究  二、主要社会和学术兼职  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  黑龙江省文学学会会副会长。  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会理事。  三、代表性著作:  1、《“文化研究”思潮导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2、《当代文化景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四、主要论文  1、《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化研究”思潮》,《哲学研究》2002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CSSCI收录。CSSCI。  2、《对人的形而上的沉思》,《哲学研究》2003年第11期。《中国社会 科学文摘》2004年第2期。论点摘编。CSSCI收录。  3、《标举差异 抵抗霸权---- “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哲学研究》2004年第9期。CSSCI收录。  4、《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影响》,《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5、《后现代差异理论: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5期全文转摘。CSSCI收录。  6、《批判性的大众媒介理论:文化研究派的大众文化理论评析》,《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19期论点摘编。CSSCI收录。  7、《生态文明时代的文化精神》,《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7日。《新华文摘》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8、《论生态文明的自我范式》,《光明日报》2008年4月22日。《新华文摘》2008年第12期论点摘编。  9、《生态后现代主义:一种崭新的生态世界观》,《学术月刊》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9期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CSSCI收录。  10、《文化研究:当代文化批判理论的又一新军》,《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5期。CSSCI收录。  11、《斯皮瓦克和她的后殖民女权批评》,《求是学刊》2005年第4期。《上海文化》2005年第6期摘录。CSSCI收录。  12、《经典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评析》,《学术界》2003年第4期。  13、《“文化研究”学派的知识分子理论研究》,《学术界》2005年第3期。CSSCI收录。  14、《积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文化研究派的大众文化理论评析》,《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4期。CSSCI收录。  15、《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与“文化研究”思潮》,《求实》2002年第4 期。  16、《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交流》2008年第11期。  17、《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哲学》,《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18、《现代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6期全文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CSSCI收录。  19、《对文学本质的超越性诉求》,《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CSSCI收录。  20、《评〈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CSSCI收录。  21、《重写文学史与后现代视角》,《文艺研究》2008年第10期。CSSCI收录。  22、《对贺岁片的文化解读—以冯小刚电影为例》,《文艺研究》2005年第5期。CSSCI收录。  23、《生态文艺学》,《文艺研究》2002年第5期.CSSCI收录。  24、《隐喻与自省》,《光明日报》2004年12月17日。  25、《还原历史过程中的本体思考》《光明日报》2007 年3月20日。  26、《仿制的贫困—对“文学新人类”的写作批评》,《文艺报》2000年6月27日。《新华文摘》2000年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提名奖。黑龙江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7、《图像的霸权与文学的危机》,《文艺报》2001年10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2003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8、《后批评时代与学术批评的单向度》,《文艺报》2008年4月24日。  29、《人文教育:大学的永恒使命》《光明日报》2008年9月24日。  30、《新世纪文学的空洞能指与文化想象》,《光明日报》10月17日。  31、《贺岁影视剧现象的文化解读》,《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研究》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CSSCI收录。  32、《虚浮与贫困—当下文坛检省》,《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CSSCI收录。  33、《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5期论点摘编。  34、《面对新的文化境遇:理性的审视与回应》,《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2期。CSSCI收录。  35、《沉潜到生命本质深处》,《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  36、《网络生存的文化意蕴探寻》,《求实》2001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1年第9期论点摘编。  37、《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思想研究》,《文艺评论》2004年第5期。  38、《检省当下文坛伪问题》,《文艺评论》2008年第10期。  39、《大学精神与公共关怀》,《光明日报》2009年2月4日。  40、《手机文学现象:午后茶点与后文学景观》《文艺报》2009年4月25日。  《学术交流》2008年第11期:《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40、《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0月14日:《西方中心主义与中国学术深层问题》  主要论文  1.《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对文学本质的超越性诉求》  2.《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评〈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  3.《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现代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  4.《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现代性视域下的文学与文化论坛综述》  5.《文艺研究》2010年第12期:《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利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6.《文艺研究》2008年第11期:《重写文学史与后现代视角》  7.《文艺研究》 2005年第5期:《对贺岁片的文化解读—以冯小刚电影为例》  8.《文艺研究》 2002年第6期:《生态文艺学》  9《哲学研究》 2004年第9期:《标举差异 抵抗霸权》  10.《哲学研究》 2003年第11期:《对人的形而上的沉思---鲁迅小说的人学意蕴》  11.《哲学研究》 2002年第10期:《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化研究”思潮》  12.《国外社会科学》 2009年第1期:《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影响》  13.《光明日报》 2006年11月27日:《生态文明时代的文化精神》  14.《光明日报》 2008年10月17日:《新世纪文学的空洞能指与文化想象》  15.《光明日报》 2008年4月22日:《论生态文明的自我范式》  16. 《光明日报》2011 年1月4日《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  17. 《光明日报》2008年9月24日:《人文教育:大学的永恒使命》  18. 《光明日报》2004年12月17日:《隐喻与自省》  19. 《光明日报》2009年2月4日:《大学精神与公共关怀》  20. 《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贺岁影视剧现象的文化解读》  21.《天津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后现代差异理论: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  22.《天津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批判性的大众媒介理论》  23. 《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后现代差异理论: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  24.《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5期:《虚浮与贫困—当下文坛检省》  25. 《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5期:《文化研究:当代文化批判理论的又一新军》  26.《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9期:《人文精神与公共关怀:现代大学的灵魂》  27.《学术月刊》2007年第6期:《生态后现代主义:一种崭新的生态世界观》  28.《文艺报》2009年4月25日:《手机文学现象:午后茶点与后文学景观》  29. 《文艺报》2000年6月27日:《仿制的贫困—对“文学新人类”的写作批评》  30. 《文艺报》2001年10月16日:《图像的霸权与文学的危机》  31. 《文艺报》2008年4月24日:。《后批评时代与学术批评的单向度》  32. 《求是学刊》2005年第4期:《斯皮瓦克和她的后殖民女权批评》  33. 《学术界》2003年第4期:《经典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评析》  34. 《学术界》2005年第3期:《“文化研究”学派的知识分子理论研究》  35. 《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沉潜到生命本质深处》  36. 《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4期:《积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文化研究派的大众文化理论评析》  37、《文艺评论》2004年第5期:《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思想研究》  38. 《学术交流》2008年第11期:《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39、《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0月14日:《西方中心主义与中国学术深层问题》  40、《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0月19日《注重对大众的本体研究——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  五、项目:  1、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负责人。  2、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负责人。  3、2004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 负责人。  4、2000-2004年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负责人。  5、2005-2007年度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负责人。  6、2008年度黑龙江省文化艺术类规划项目1项。负责人。  7、2007年黑龙江省博士后启动金项目1项。负责人。  8、2003-2005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  9、2005-2007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  10、第三届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负责人。  六、获奖:  1、2002年荣获第10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2004年荣获第11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2009年荣获第13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2010年荣获第14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2002年荣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6、2004年荣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7、2006年荣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8、2008年荣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9、2010年荣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0、2010年荣获黑龙江省艺术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11、2001年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提名奖。  12、2009年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3、2008年荣获黑龙江省第四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14、2010年被评为第二届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  15、2006年获第12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张奎志
  • 张奎志,1955年12月生,辽宁省新民人。1984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先后担任黑龙江商学院基础部教师、黑龙江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学习与探索》编辑工作,2000年调回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2002年任教授,2011年任博士生导师,任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专 著  体验批评:理论与实践 (专著29万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文化视野的审美反思 (专著40万字)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体验批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观 (专著30万字)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论文  论文化系统 《求是学刊》1989年第1期  《哲学动态》1989年第4期 论点摘发  文化类型论 《求是学刊》1992年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1992年第5期 全文复印  披文缘情话婉词 《学术交流》1992年第3期  《新华文摘》 1992年第9期 论点摘发  体验式批评:一种亟待重建的文学批评观 《文史哲》1999年第2 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4期 论点摘发  零度的批评 《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6期  《新华文摘》 2000年第2期 论点摘发  文化演变的本源略探 《北方论丛》1993年第3期  《新华文摘》 1993年第9期 论点摘发  现代西方艺术的审美进向 《学习与探索》1993年第2期  《新华文摘》 1993年第7期 论点摘发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993年第5期 全文复印  《中文自学指导》1993年第2期 论点摘发  理性的界域 《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2期  《新华文摘》1994年第6期 论点摘发  传统文学的变异与回归 《学习与探索》1996年第3期  审美:重建跨世纪文化的基石 《文艺评论》1994年第3期  诗词“言情”“言志”观念比较 《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体验美学:走出实践美学后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4期 论点摘发  过度诠释:文学批评中的误区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7月25日  文学活动中的“隔”与“不隔” 《求是学刊》 2003年第1期  批评的循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  文学批评中的情境批评与情结批评 《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5期  《新华文摘》 2005年第2期 论点摘发  文学批评中的“过度诠释” 《文艺评论》2005年第5期  影视剧的创作观念应当转变 《光明日报》 2005年5月29日  《新华文摘》2005年第13期论点摘发  当代中国美学的困境及其可行性选择 《天津社会科学》 2006年第3期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隔” 《江海学刊》 2006年第1期  德里达对“诗与哲学”论争的解构 《世界哲学》 2006年第2期  回归美学的感觉学原意——关于建构体验美学的思考 《学习与探索》 2006年第5期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矛盾困境 《光明日报》 2006年7月28日  当前中国电影的喜与忧  光明日报 2008-09-05  当前文学创作的四大趋向 《文艺报》 2009年9月22日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过度诠释” 《求是学刊》 2009年第6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0年1期摘发  “文学研究、文化政治与人文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学评论》 2009年第6期  海德格尔对“诗与哲学论争”的颠覆 《文艺理论研究》 2009年第6期  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家族相似” 《江海学刊》 2010年第3期  人物形象昭示文学理想 《文艺报》 2010年12月6日  文学批评的力量 《文艺报》 2011年11月9日  中国古典美学的体系性与非体系性辩证 《哲学动态》 2012年第4期  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2——2013《“诗与哲学之争”的审美现代走向》  教育部规划项目(2009.10—2012.12) 《中国体验式批评研究》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基金项目(2005-2006)《中国古代的审美体验观》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基金项目(2006-2008)《中国古代文学解释学研究》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2006—2007)《中国古代的艺术批评观》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2000——2001)《体验批评:理论与实践》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2002——2003)《解释•理解•体验——西方文学解释学》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2007——2008)《中国古代体验式批评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2012) 《西方历史上诗与哲学的论争》  获奖:  体验批评:一种亟待重建的文学观(论文) 2002年黑龙江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体验批评:理论与实践(专著) 2004年黑龙江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体验批评:理论与实践(专著) 2006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影视剧的创作观念应当转变(论文) 2008年第五届黑龙江省文艺奖三等奖  2008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陈树林
  • 陈树林,男,1963年出生,伊春市人,哲学博士。1986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5—2007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宗教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宗教学、文化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宗教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宗教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常务会理事。  树林教授是黑龙江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近年来主要从事宗教哲学、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2部、编著1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日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10余次,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目前,以文化哲学为理论视角,主要利用俄语文献和文本资源,重点研究以东正教为基础的俄罗斯宗教哲学、俄罗斯文化模式和苏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发展史。博士生培养方向为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自2004年以来,先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奖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黑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荣获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六个一批”理论人才称号。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教协会教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  一、目前承担各类科研课题:  1、项目名称:《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研究》 ;项目负责人;项目来源:2003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2、项目名称:《犹太—基督教文化精神基本要义研究》;项目负责人;项目来源: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2002一般项目;  3、项目名称:《原著课教学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项目来源: 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2;  4、项目名称:《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哲学研究》,2003度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名;  5、项目名称:《建构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理论与实践》:2003度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第四名。  6、项目名称:《大学本科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项目来源:黑龙江省高教协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7、项目名称:《蒂里希文化神学思想研究》,项目承担人,项目来源:黑龙江大学博士启动资金项目;  8、项目名称:《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体系建构的新契机和新取向》,项目来源: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署名:第二位;  9、项目名称:《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马克思实践哲学》,项目负责人;项目类别:2005年度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  10、项目名称:《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复兴与影响》,项目负责人;项目类别:2005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一般项目;  11,项目名称:《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复兴与影响》,项目类别:第38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  12、项目名称:《俄罗斯命运的哲学反思》,项目负责人;项目类别:2006年度黑龙江大学青年杰出基金项目;  13、项目名称:《20世纪文化危机宗教哲学批判及其价值》,项目负责人;项目类别: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  14、《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模式的塑造》,项目负责人;项目类别:2009省教育厅面上项目。  二、发表主要学术论文  1、《交往理论:社会批判理论范式的转变》,《北方论丛》2002年第1期;  2、《哲学观转变机理:范式更新与调适》,《求是学刊》2002年第6期;  反响:《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西方文化危机的神学拯救》,《哲学之路》第一辑2002;  4、《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气质》,《学术交流》2003年第3期;  5、《存在主义哲学逻辑理路与价值定位—蒂利希对存在主义哲学评价》,《北方论丛》2003年;  6、《对人本主义哲学的反思》,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  7、《历史决定论的缺陷及其超越浅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8、《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层解读》,《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4期;  9、《启蒙精神与现代性的内在关联》,《学术交流》2004年第6期;  反响:《新华文摘》2004年20期全文转载。  10、《神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蒂利希对马克思思想的神学阐释及其价值》,《求是学刊》,  反响:《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6期论点摘编;  11、《精神分析学理论价值的神学审视——蒂利希对精神分析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对比分析》,《学术研究》,2004年第6期;  12、《现代工业社会文化精神对基督教的批判与超越》,《哲学之路》,2003、第二缉,2004;  13、《存在的勇气与哲学旨趣——蒂里希关于勇气的本体论分析》,《哲学研究》2005年第3期;  14、《蒂里希道德观述评》,《哲学动态》,2005年第2期;  反响: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5、6期全文转载。  15、《20世纪西方文化危机的神学批判》,《江海学刊》2005年第2期;  16、《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学术交流》,2005年第5期;  反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4,论点摘编。  17、《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研究的困境》,《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  反响: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7论点选编。  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文化哲学沉思》,《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反响:《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4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5、22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10期全文转载。  19、《俄罗斯的选择与俄罗斯哲学的使命》,《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期;  20、《马克思哲学的文化哲学意蕴》,《求是学刊》,2006年第4期;  反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6全文转载;光明日报论点摘编(日期8月21日第12版理论周刊,论点摘编)  21、《葛兰西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贡献》,《学术交流》,2006年第11期;  反响:《新华文摘》,2007年3期;论点摘编。  22、《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宗教问题思考》,《宗教哲学》(台湾)2006年第4期;  23、《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马克思思想》,《哲学研究》,2007年第3期;  反响,《新华文摘》2007年14期,全文转载。  24、《东正教信仰与俄罗斯命运》,《世界哲学》,2007年第4期;  25、《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野》,《理论探讨》,2007年第2期  26、《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学术交流》,2008年第2期;  反响:《新华文摘》2008年12期,论点摘编。  27、《文化哲学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8年第4期;  28、《弗兰克的对20世纪初俄国文化危机的回应》,《世界哲学》,2009年第12期;  29、《俄罗斯东正教的本土化特征》,《求是学刊》,2009年第5期;  反响:《新华文摘》,2010、3期,论点摘编。  30、《基督教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文化价值》,《学术交流》,2009年第12期;  31、《文化模式中的宗教》,《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3期;  反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2期,全文转载。  32、《当下文化哲学研究的理论困境》,《思想战线》,2010年第2期;  33、《俄国文化哲学概况》,《哲学动态》,2010年第9期;  34、《唯物史观研究应注意三个“文本”》,《哲学研究》,2010年第8期;  35、《文化哲学的旨趣》,《光明日报》,2010年9月14日;  36、《俄国现代化文化阻力文化哲学反思》,《俄罗斯学刊》,2011年第1期。  三、已出版学术著作  1、《危机与拯救——蒂里希文化神导论》,人民出版社,2004,12出版,24万字,专著。  2、《苏联哲学家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出版,55万字,编著。主编。  3、《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人民出版社,2010、4出版,21万字,专著。  4、《俄罗斯历史命运的哲学反思》,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7。18.3万字。  四、教学和科研获奖情况  1、《原著课教学模式研究》,黑龙江大学2000-2002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  2、黑龙江省高教学会教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主持人。  3、黑龙江大学200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独立。  4、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06、2)一等奖,独立。  5、黑龙江省高教学会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6)主持人。  6、黑龙江大学200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独立。  7、黑龙江省第12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独立。  8、黑龙江大学2007年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 独立。  9、黑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08、2)二等,论文,独立。  10、黑龙江大学2008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独立。  11、黑龙江省第13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9、3),论文类,二等奖 独立。  12、2010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论文,独立 。  13、黑龙江大学2009年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独立。  14、黑龙江大学2010年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独立。  15、《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哲学思想》,黑龙江省第14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论文,独立。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 电话:
    %u0030%u0034%u0035%u0031-%u0038%u0036%u0036%u0030%u0038%u0037%u0032%u0039
相关推荐
石河子大学师资好不好,石河子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美术学院师资好不好,四川美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安财经学院师资好不好,西安财经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安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新疆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新疆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