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哈尔滨大学

[切换城市]
哈尔滨站> 哈尔滨教育> 哈尔滨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信息

东北农业大学

英文名: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东农” 所在地:哈尔滨 院校代码:10224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农业类/农林类/211/考研院校

211工程卓越计划省属重点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东北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6年8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 544人,其中教授312人、副教授45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1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557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4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0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75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蒋亦元。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植物学课程教学团队、兽医临床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乳酸菌代谢调控与发酵剂制造技术、大豆遗传育种与分子设计。

  • 刘丽君
  • 姓名:刘丽君出生年月:1971年10月01日性别:女硕、博导:硕士生导师民族:汉学科领域: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大豆栽培生理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1.学历  1991.9~1995.7,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本科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5.9~1998.7,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1.9-2005.06,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2.职历  1998.7—2001.9,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助教  2001.10-2005.8,东北农学大学农学院,讲师  2005.8—至今,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277  电子邮件:liulijun281021@163.com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木材街59号(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农学英语、作物栽培学实践  研究课题:  科研项目  1.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2006-2008  2.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大豆丰产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子专题“大豆蛋白质形成机理及营养调控”, 2006-2010  3.黑龙江科技攻关项目“大豆超高产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研究”专题“种子质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研究”,2006-2008  4.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区机械化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子专题“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大豆施肥技术体系研究”,2008-2010  5.黑龙江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大豆抗旱机制及配套技术研究”,2011-2013  成果、专利及获奖  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5  审定品种东农0216,2010  论文、著作  1.氮素对大豆结瘤及叶片氮素积累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  2.不同硫素水平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  3.大豆氮素积累及其对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2006  4.硫肥对大豆蛋白亚基含量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  5.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in accumulation regulation and yield formation in soybe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6.  6.不同硫素水平对大豆硫素含量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  7.不同基因型大豆植株酰脲含量的动态规律,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  8.春大豆农艺性状与品质相关关系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  9. Study on accumulation rule of carbohydrates in soybean.[J]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9  10.大豆不同碳代谢产物含量变化研究.[J]大豆科学.2009  11.硫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和脂肪组分的影响,大豆科学,2008  12.硫对大豆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  13.大豆品质的形成和子粒糖代谢关键酶活性[J].大豆科学,2009  14.干旱胁迫对大豆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  15.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作物杂志,2011
  • 李晶
  • 姓名:李晶  出生年月:1977年10月27日  性别:女  硕、博导:硕士生导师  名族:汉族  学科领域: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作物高产与生理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2000年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方向获得硕士学位, 2009年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方向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承担和参加包括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在内的6项课题,曾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副主编或参编科研著作12部。  社会兼职  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0304  电子邮件:jingli1027@163.com  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概论、作物栽培学实践  科研项目  1.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黑龙江平原春麦区苗情诊断与监测技术” 2010.4-2013.4  2. 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寒地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营养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 2010.1-2012.12  3. 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小麦苗情远程监控与诊断生育指标研究” 2010.8-2012.12  4.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高温诱导春小麦蛋白质特性变化酶学机理研究” 2010.12-2013.12  成果、专利及获奖  1. 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黑龙江省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参加 2007年  2. 玉米增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加 2010年  3. 软件著作权“国土信息展示系统V1.0”第一著作人  4. 软件著作权“新建小区管理系统V1.0” 第一著作人  5. “东饲小黑麦1号” 第五育成者 2008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  论文、著作  1.《玉米生态基础》 中国农业出版社 副主编 2010年12月  2.《中国东北高淀粉玉米》 中国农业出版社 副主编 2010年3月  3.《林地间作》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副主编 2009年5月  4.《北方旱田禾本科主要作物节水种植》 气象出版社 参编 2006年9月  5.《中国专用小麦育种与栽培》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编 2006年9月  6. 《北方旱田禾本科主要作物节水种植》 气象出版社 参编 2006年9月  7. 《中国北方专用小麦》 气象出版社 参编 2004年5月  8. 《中国北方春小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编 2005年7月  9. 不同氮素水平下小黑麦旗叶蛋白质差异表达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一作者 2010年第4期  10. 密度和氮素水平对小黑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第一作者 2010年第9期  11. 密度和施氮水平对小黑麦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第一作者 2011年第4期  12. 密度与氮素水平对小黑麦群体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第一作者 2010年第6期  13. 不同密度与刈割时期对小黑麦东农5305产量及再生营养的影响  《作物杂志》 第一作者 2009年第1期  14. 氮用量对小黑麦(triticale)东农96026群体生长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第一作者 2009年第4期  15. 混播方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第一作者 2010年第3期  16. 氮素水平对小黑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作物杂志》 第二作者 2010年第3期  17. 混播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性状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第一作者 2005年6期  18. 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及品质比较试验  《饲料博览》 第一作者 2005年7期  19. 新农村建设时期村村大学生教学的几点体会  《林区教学》 第一作者 2010年5期  20. 十一五”国家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期间农学实验中心成效分析  《黑龙江科技信息》 第一作者 2011年3期  21. 农学专业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的实施  《林区教学》 第一作者 2011年3期  22. 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农业教育研究》 第一作者 2011年1期
  • 董守坤
  • 姓名 董守坤  出生年月 1978年06月08日  性别 男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汉  学科领域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职称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保护性耕作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学习经历:学士,东北农业大学 农学专业,哈尔滨, 1998-2002  硕士,东北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2002-2005  博士,东北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2005-2008  工作经历: 东北农业大学,2008—2011,助理研究员  东北农业大学,2011—,副研究员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277  电子邮件:dongshoukun@yahoo.com.cn  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教学情况  科研项目  1. “不同品质大豆籽粒形成的生理基础及其氮肥调控”, 教育部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9-2010,主持人.  2. “水分胁迫及外源激素对大豆生理特性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教育部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2-2013,主持人.  3. “水分胁迫对春大豆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科技人才启动基金,2009-2011,主持人.  4. “寒地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研究与示范”, 黑龙江省“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2011-2013,副主持人.  5. “大豆抗旱机制与灌溉技术研究”, 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2009-2011,副主持人.  6. “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大豆施肥技术体系研究”,三江平原区机械化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8-2010,副主持人.  7.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三江平原区机械化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8-2010,副主持人.  成果、专利及获奖  成果:  1. 大豆高产栽培滴灌模式与配套技术研究,省级鉴定,2012.07,第二完成人.  2. 大豆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省级鉴定,2011.11,第三完成人.  3. 农艺节水关键技术研究及配套机具开发与研制,省级鉴定,2010.05,第五完成人.  专利:  1.水田土壤溶液取样装置,ZL200920099397.9, 实用新型专利,第三完成人.  2.作物整株光合速率测定装置,ZL 200920099544.2,实用新型专利,第三完成人.  3.农田温室气体取样装置,ZL 200920099396.4, 实用新型专利,第三完成人.  获奖:  1. 农学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创新培养,201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三等奖,第三完成人.  2. 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5,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参加人.  3. 玉米增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2010,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加人.  论文、著作  论文:  1. 利用15N标记研究铵态氮与硝态氮对大豆营养作用,大豆科学,2012/12. 第一作者.  2.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s Releas Characteristics of Soybean and Maize Straw Return, The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c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Food Engineering, June 2012(ICAE 2012).  3. 利用15N标记研究氮素水平对大豆根瘤生长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07,第一作者.  4. 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作物杂志,2011/02,第一作者.  5. 干旱胁迫对春大豆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大豆科学,2011/11,第一作者.  6. 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01,第一作者.  7. 氮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与氮素含量的影响,大豆科学,2010/10, 第一作者.  8. 利用15N标记确定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籽粒氮素构成的影响,大豆科学,2011/02, 第一作者.  9. 不同氮源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耕作与栽培,2010/06,第一作者.  10. 大豆植株氮素营养日变化动态,耕作与栽培,2010/08,第一作者.  11. 不同NH4+-N和NO3--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影响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08,第一作者.  12. 大豆植株中酰脲含量变化动态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05,第一作者.  13. 关于农学专业加强专业教学实习的思考,华章,2011/12,第一作者.  14. 提高农学专业农业生产实习质量的措施,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1, 第一作者.  15. 干旱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大豆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作物杂志,2011/12,第二作者.  16. 干旱胁迫对春大豆开花期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大豆科学,2010/06,第二作者.  17. 干旱胁迫下外源脱落酸对大豆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大豆科学,2012/06,第二作者.  18. 大豆生育期间土壤无机态氮与植株硝态氮变化规律的研究,土壤通报,2010/04,第二作者.  19.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1,第二作者.  20. 干旱胁迫对大豆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08,第二作者.  著作:  农产品检验原理与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副主编.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参编.  在中国已运用5000年的垄作制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参编.  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与机具,2012,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参编
  • 金益
  • 姓名 金益  出生年月 1954年04月10日  性别 男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名族 汉  学科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创新 玉米新品种选育 玉米高产栽培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男,汉族,1954年4月生人,1982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本科毕业,1984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黑龙江省第9、10届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0581  电子邮件:jinyi54@163.com  通信地址: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植物数量遗传学,试验设计,农业科技政策法规  研究课题:  科研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东北平原北部(黑龙江)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双城市超高产田;  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计划重大项目——黑龙江省玉米高产高效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双城试验区;  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  黑龙江省农业良种化工程项目——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东农253转化利用  成果、专利及获奖  选育并审定玉米新品种“东庆1号”、“东富1号”、“东农253”、“东农254”;  选育并审定的玉米新品种“东农252”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  论文、著作  金益,于天江,董玲等, Analysis on plant and quality traits in an improved population of corn, Th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6Vol.13(2):97-103  金益,王振华,董玲等, CIMMYT玉米群体Pob101的改良与利用研究, 玉米科学, 2007Vol.15(4):28~33  曹士亮,金益,董玲等, 部分CIMMYT群体改良和利用的初步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Vol.39(1):13-18  罗娜,金益,董玲等, 部分CIMMYT玉米种质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研究, 玉米科学, 2009Vol.17(3):60-63  董玲,金益,孙艳杰等, CIMMYT种质对东农250亲本自交系的改良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9Vol.25 (19):55-58  金益,董玲,李严等, 高纬度地区两个玉米半外来群体的改良和利用研究, 玉米科学, 2010.Vol.18(1):53-56  高兴武,董玲,金益等, 部分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玉米科学, 2010.Vol.l8(6):8-14  董玲,王庆祥,金益, 不同温热比例的半外来群体选系的丝黑穗病抗性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1.Vol.33(1):26-30  金益(主编),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杨镇,……,金益(副主编),东北玉米,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 常华章
  • 姓名 常华章  出生年月 1956年10月14日  性别 男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名族 汉  学科领域 作物科学  职称 研究员  研究方向 玉米遗传育种  学位 学士  个人简历  1982-1997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98-现在,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员  一直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联系方式  13945065725  教学情况  科研项目  成果、专利及获奖  玉米自交系“吉853”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名。  玉米杂交种“平安18”获吉林省长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石瑛
  • 姓名 石瑛  出生年月 1971年04月16日  性别 女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达斡尔  学科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马铃薯遗传育种、资源创新、栽培管理及种薯生产  学位 硕士  个人简历  1992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2-1996年,黑龙江省萝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1996-1999年,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铃薯遗传育种,获农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留校从事马铃薯育种及相关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6年至今,从事以马铃薯品质育种为主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铃薯品质资源创新的基础理论及育种技术,马铃薯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熟悉马铃薯育种、栽培及种薯生产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并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经验。作为主持人、副主持人和主要执行人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选育马铃薯品种5个,申报专利1项,发表文章40余篇,参编专著4部,编撰学术论文集9部。现任《中国马铃薯》杂志责任编辑,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指导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0370  电子邮件:yshi@neau.edu.cn,shiying01@163.com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150030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作物育种学(马铃薯),本科生  研究课题: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10项,其中主持3项,副主持4项,参加3项  [1]国家马铃薯品种试验中晚熟东北组区域试验,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2006年至今,主持人  [2]优质马铃薯专用品种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2011年,主持人  [3]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选育,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种植业育种项目,2010-2012年,主持人  [4]高产优质专用马铃薯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006-2010年,副主持人  [5]马铃薯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东北区二级子课题,2007-2010年,副主持人  [6]马铃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引进创新与示范推广,农业部948项目子课题,2006-2010年,副主持人  [7]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子课题,2009-2011年,副主持人  [8]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土肥栽培研究室,东北马铃薯机械化栽培岗位,团队成员  [9]抗逆基因ODREB2B和BcDh1对马铃薯的遗传转化,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2010年,参加人  [10]主要农作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2010年,参加人  成果、专利及获奖  审定品种5个,申报专利1项  [1] 马铃薯品种东农308,新品种,2009年,第1名,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马铃薯品种东农305,新品种,2010年,第3名,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 马铃薯品种东农307,新品种,2007年,第3名,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4] 马铃薯品种东农306,新品种,2006年,第3名,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5] 马铃薯品种东农309,新品种,2010年,第5名,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马铃薯微型薯的高效遗传转化方法,新技术,2007年申报专利,申请号200710071705.2,公开号CN101233824,第3名  论文、著作  发表主要论文25篇,其中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8篇(标注“*”的为通讯作者)  [1] 石瑛,卢翠华,陈伊里,等。密度和钾肥对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07,21(4):193-196.  [2] 石瑛. 东农系列马铃薯新品种[J]. 新农业, 2010, (04) 31-32.  [3] *张铁强,孙清华,石瑛,等.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产量表现[J]. 中国马铃薯,2007,21(2):73-77.  [4] *范宇,李赞,石瑛,等. 马铃薯高淀粉资源材料的筛选及直链淀粉含量的评价[M] // 陈伊里,屈冬玉. 马铃薯产业与农业现代化.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143-147.  [5] *孙清华,李赞,石瑛,等. 马铃薯杂交组合后代加工相关品质形状的评价[J]. 中国马铃薯,2008,22(1):21-24.  [6] *仝帅,孙继,石瑛,等. 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及还原糖含量与油炸品质的相关性评价[M] // 陈伊里,屈冬玉. 马铃薯产业——更快、更高、更强.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210-213.  [7] *张立菲,秦昕,石瑛,等. 马铃薯不同品种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差异比较[J]. 中国马铃薯,2008,22(4):216-218.  [8] *李赞,刘翠翠,石瑛. 马铃薯不同杂交组合及后代淀粉含量的分离状况[[M] // 陈伊里,屈冬玉. 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272-277.  [9] 宿飞飞,石瑛,梁晶,等. 不同马铃薯品种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淀粉组成的评价[J]. 中国马铃薯,2006,20(1):16-18.  [10] 宿飞飞,石瑛,赵桂云,等. 不同生态地区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的差异评价[M] // 陈伊里,屈冬玉. 马铃薯产业与冬作农业.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149-155.  [11] 梁春波,石瑛,邸宏,等. 盐胁迫对马铃薯脯氨酸、叶绿素含量的影响[M] // 陈伊里,屈冬玉. 马铃薯产业与冬作农业.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156-161.  [12] 梁晶,石瑛,刘凯,等. 马铃薯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淀粉含量与淀粉产量[J]. 中国马铃薯,2007,21(2):85-89.  [13] 陈伊里,石瑛,秦昕. 北方一作区马铃薯大垄栽培模式的应用现状及推广前景[J]. 中国马铃薯,2007,21(5):296-299.  [14] 魏峭嵘,石瑛,武新娟,王凤义. 中国、加拿大马铃薯新型栽培种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 中国马铃薯,2009,23(3):139-142  [15] 张琦琦,石瑛,陈伊里.马铃薯高世代无性系淀粉糊化品质特性的评价 [M] // 陈伊里,屈冬玉. 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278-281.  [16] 张庆娜,张立波,石瑛,等. 马铃薯新型栽培种后代低还原糖材料的筛选与评价[J]. 中国马铃薯,2006,20(2):73-77.  [17] 韩秀峰,梁春波,石瑛,等. 大垄栽培条件下的土壤环境与马铃薯产量[J]. 中国马铃薯,2006,20(3):135-139.  [18] 朱海霞,李百超,石瑛,等. 八个新型栽培种群体产量及部分品质性状的比较[M] // 陈伊里,屈冬玉. 马铃薯产业与冬作农业.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145-148.  [19] 武新娟,魏峭嵘,石瑛,等. 马铃薯在不同水分胁迫下的生理反应[M] // 陈伊里,屈冬玉. 马铃薯产业与农业现代化.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148-152.  [20] 刘凯,张琦琦,石瑛,等. 不同生态条件下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分析[J]. 中国马铃薯,2008,22(2):85-87.  [21] 姜丽静,卢翠华,石瑛,等. 温度对马铃薯花药愈伤诱导率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08,22(2):88-90.  [22] 卢翠华,邸宏,石瑛,等. 马铃薯微型薯外植体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J].作物杂志,2009,(1):31-35.  [23] 张琦琦,孙鑫淼,石瑛,等. 马铃薯淀粉制备条件对淀粉主要品质特性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09,23(1):15-19.  [24] 武新娟,魏峭嵘,石瑛,等. 马铃薯抗逆基因Fe-SOD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4):17-20.  [25] 宿飞飞,陈伊里,石瑛,等. 不同纬度环境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及淀粉品质的影响,作物杂志,2009,(4):27-31.  主编和参编著作8部  [1] 马铃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副主编,总第3名  [2] 马铃薯产业与冬作农业,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编  [3] 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农业,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编  [4] 马铃薯产业——更快 更高 更强,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年,参编  [5] 中国人如何吃马铃薯,八方文化创作室,2008年8月,参编  [6] 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年,参编  [7] 中国马铃薯产业十年回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5月,参编  作物育种学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编写第二十二章,马铃薯育种实验技术
  • 邸宏
  • 姓名 邸宏  出生年月 1974年06月01日  性别 女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汉  学科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玉米转基因育种,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评价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邸宏,女,1974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出站人员;种子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中国马铃薯》学术期刊编委;黑龙江省农学会理事。从事作物分子育种领域的研究,主要方向为转基因育种和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评价,包括玉米的高产、抗逆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玉米的环境安全性评价,马铃薯的抗病、抗逆基因工程育种,马铃薯细胞工程育种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厅局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科研文章2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0202  电子邮件:dihongdh@163.com  通信地址: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  主讲本科生课程“植物分子育种”,“生物工程概论”;硕士研究生课程“植物细胞生物学”。  研究课题: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1.耐盐碱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国家转基因专项子任务,2008年-2010年;  2.耐盐碱转基因玉米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国家转基因专项子课题,2008年-2010年;  3.高产、抗逆相关性状转基因玉米新种质新材料的回交转育,国家转基因专项子课题,2008年-2010年;  4.玉米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及BDN1抗旱基因的转化,黑龙江省青年基金项目,2009年-2011年;  5.黑龙江省部分玉米骨干自交系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化WRKY1基因,黑龙江省博士后启动基金项目,2007年-2010年。  6.马铃薯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2007年-2009年;  7.马铃薯体细胞融合抗晚疫病的研究,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项目,2005年-2007年;  8.转基因马铃薯抗PVA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05年-2007年。  参加项目  1.玉米抗丝黑穗病和粗缩病基因发掘及种质创新,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抗逆基因ODREB2B和BCDh1对马铃薯的遗传转化,黑龙江省科技厅“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3.主要农作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黑龙江省科技厅“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成果、专利及获奖  成果  1.玉米品种中东青2号,育成者之一  2.马铃薯品种东农306,育成者之一  3.马铃薯品种东农307,育成者之一  4.马铃薯品种东农308,育成者之一  专利  1.简易植物材料研磨器,专利号ZL 2008 2 0090531.4  2.马铃薯相对密度测定简易装置,专利号ZL 2008 20090516.X  3.浓度梯度凝胶配制的简易装置,专利号ZL 2008 20090530.X  论文、著作  论文  1.部分玉米自交系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东北农业大学.2010, 41(2):11-14  2.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化玉米及其后代的抗病性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 41(8):1-6  3.关于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实习的几点思考.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2010,23(1):99-100  4.马铃薯原生质体转几丁质酶基因研究,中国蔬菜,2008,3:18-19;  5.马铃薯叶片原生质体的培养.作物杂志,2008,3:52-53;  6.农杆菌介导bar基因转化玉米幼胚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2):150-154;  7.中国马铃薯部分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7):1-4  8. Bar基因的玉米花粉管通道法转化.中国农学通报. 2008,24(2):89~92  9.转Bar基因玉米基因漂移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 :111~113  10.玉米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几丁质酶基因的研究,江苏农业学报,2008,24增刊:80~83  11.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价.种子世界.2008,(11):12~13  12.Introduction of herbicide resistant gene(bar) into maize(Zea may L.) via pollen tube pathway.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7, 14(3):193~197  13.RAPD和AFLP标记分析中国马铃薯主要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作物学报,2006, 32(6):899-904;  14.中国马铃薯部分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园艺学报,2006,33(6):1349-1352;  15.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PVY Risistant Potato Varieties(Clones) by RAPD Markers,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6,13(1):16-21  16. 农业院校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黑龙江教育,2006,(3),60-61  著作  1.马铃薯组织培养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副主编,2009年5月  2.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东北农业大学,副主编,2006年3月
  • 滕卫丽
  • 姓名 滕卫丽  出生年月 1972年02月01日  性别 女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汉  学科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大豆遗传育种 大豆分子标记与辅助育种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学士,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哈尔滨,1990-1994  硕士-博士,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001-2006  博士后,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2010  助理研究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1994-2001  副研究员,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研究员,2008-至今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413  电子邮件:weiliteng2006@yahoo.com.cn 或 weiliteng2011@yahoo.com.cn  通信地址:哈尔滨香坊区公滨路木材街59号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150030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讲授研究生课程《作物育种学研究进展》(大豆专题)  研究课题:  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向科研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东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等5个项目,并参加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和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等多个研究项目。  成果、专利及获奖  先后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奖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育成者审定品种2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个。  论文、著作  W Teng, Y Han, Y Du, D Sun, Z Zhang, L Qiu, G Sun and W Li. QTL analyses of seed weigh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Heredity. 2009, 102:372-380.(SCI,影响因子4.122)  滕卫丽,李文滨,韩英鹏,邱丽娟,王春英,栾非时. SMV3对抗感大豆品种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物杂志,2009,3:21-24  滕卫丽,李文滨,韩英鹏,邱丽娟,常汝镇,关荣霞. 大豆种质对SMV抗性鉴定的SSR辅助选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30(2):224-228  滕卫丽,李文滨,韩英鹏,王春英. 大豆抗感品种(系)接种SMV1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比较. 作物杂志,2008,1:34-36  滕卫丽,韩英鹏,李文滨. 不同叶形大豆品种产量性状边际效应指数分析. 大豆科学,2008,27(3):420-422  滕卫丽,李文滨,邱丽娟,韩英鹏,赵桂云,关荣霞,常汝镇. 大豆SMV3号株系抗病基因的SSR 标记. 大豆科学,2006,25(3):244-249  滕卫丽 编著. 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和分子标记研究.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7月出版,13.8万字.
  • 李文霞
  • 姓名 李文霞  出生年月 1974年12月09日  性别 女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汉  学科领域 作物学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马铃薯分子生物学与遗传育种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李文霞,女,1974年生,副教授。2006年6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获得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科研方向为马铃薯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自工作以来,以第一主持人申请省级科研课题3项,参加科研课题5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7篇,通讯作者1篇,以副主编出版专著1部。教学方面任农学院《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和《种子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讲教师,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论文1篇。任《中国马铃薯》期刊责任编辑。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55191763  电子邮件:wxlee2006@yahoo.com.cn  通信地址: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种子公司经营与管理  研究课题:  科研项目  1.二倍体马铃薯孤雄生殖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主持  2.二倍体马铃薯杂种(Solanum phureja-Solanum stenotomum)花药培养,项目编号:11521036,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主持  3.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创造高蛋白新种质的研究,项目编号:LBH-Z07243,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主持  成果、专利及获奖  大豆品种“东农51号”,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07年,第3名  大豆品种“东农53号”,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08年,第3名  论文、著作  1.大豆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67~71, 第一作者  2.大豆籽粒大小的发育遗传分析(英文),遗传学报,2006,33(8)746~756, 第一作者  3.基因型对大豆子叶节系统再生和转化的影响,作物杂志,2007,(3):71~73,第一作者  4.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的优化,中国农业科学,2008,41(4):971~977,第一作者  5.6-BA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核农学报,2007,21(5):502~505,第一作者  6.大豆花粉管通道法转化Lkt50基因,大豆科学,2007,26(5):653~656,第一作者  7.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系统的两个问题突破,大豆科学,2008,27(1):173~175,第一作者  8.植物生产类专业生物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1~52,第一作者  9.硫代硫酸银对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影响.作物杂志,已接受,第一作者  10.哈尔滨市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北方园艺,2010(18):61~63,通讯作者  著作:  大豆品质生态差异及遗传效应,主编,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大勇
  • 姓名 张大勇  出生年月 1976年08月01日  性别 男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汉族  学科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大豆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省部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参加选育大豆新品种12个,选育芸豆新品种1个,作为参加人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1部,副主编出版专著1部。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041  电子邮件:zhangdayong03@yahoo.com.cn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豆所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作物种子生产繁育技术进展  科研项目  1. 大豆异黄酮代谢有差异的种质筛选及其遗传规律研究,2011RFQXN040,哈尔滨市科技局, 2011,1~2013,12 主持人  2. 异黄酮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系)间代谢差异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2010,1~2012,12 主持人  3.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不同品种(系)间代谢差异分析,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2010,9~2012,12 主持人  4. 大豆品种间异黄酮合成代谢差异的研究, 2010~2012,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金,主持人  5. 不同异黄酮含量的大豆品种(系)间代谢差异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1~2014,12 主持人  成果、专利及获奖  1. 李文滨,张大勇,王志坤等. 东农54号大豆新品种. 品种审定日期:2009年3月1日  2. 张大勇,张斌斌,孟凡立等. 东农芸豆1号. 品种审定日期:2011年3月1日  3. 高油大豆品种选育与推广.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6年 第六完成人  4. 大豆抗虫机制及其Bt基因遗传转化.第十一届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二等奖(第二名)  论文、著作  发表论文  1. 张大勇等.大豆异黄酮含量的遗传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08-25  2. 张大勇等.不同纬度地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差异,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09-15  3. 张大勇等.施肥、品种及密度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大豆科学,2009-02-25  4. 张大勇等.黑龙江省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生态差异,作物学报,2009-04-12  5. 张大勇等.大豆叶片中异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豆科技,2009-07-25  6. 张大勇等.大豆叶片异黄酮含量与PAL基因相对表达里量的关系,大豆科学,2009-08-25  7. 张大勇等.农科类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任务思考(教学论文),高教研究动态,2011-06-25  著作  1. 武小霞,张大勇. 大豆抗虫机制及其Bt基因遗传转化: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张大勇. 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因素.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 赵琳
  • 姓名 赵琳  出生年月 1980年05月30日  性别 女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汉  学科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学  职称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大豆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应用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学士,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1999-2003)  硕士,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003-2005)  博士,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专业,(2005-2007)  博士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2009)  现为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人员, 2009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10年评为硕导 。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1名。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413  电子邮件:zlhappy1981@yahoo.com.cn  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150030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  硕士生课程:植物的成花机理  研究课题:  科研项目  主要在研项目  1.《高产养分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子项目《广适性转基因大豆种质创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主持人,2008-2011,130万元  2.《大豆光周期、抗病及抗逆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子任务《大豆光周期基因克隆和初步转化模式植物基因功能验证》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主持人,2009-2011,69万元  3. 《利用基因工程研究大豆GmRAV光周期基因干涉特性及培育广适性材料》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主持人,2009-2011,2.7万元  4. 《大豆光周期效应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面上项目,主持人,2009-2011,1.5万元  5. 《光周期不敏感性广适性大豆新品种的培育》2009年度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主持人,2009-2011,3万元  6. 《大豆光周期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主持人,2009-2011,6万元  成果、专利及获奖  成果:  1.参加育种东农55品种,审定编号:黑审豆2009002,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2009.6(第三完成人)  专利:  1.《采用大豆赤霉素结合蛋白基因调节植物光周期的方法》李文滨,赵琳,李永光,罗秋兰. 申请号201010180021.8 公开号CN101906426A  2.《一种植物光周期相关启动子及其应用》李文滨,郝迪萩,赵琳,韩英鹏. 申请号200910241517.9 公开号 CN101831425A  3.《幼苗及种子特异表达型大豆GmPLPA基因启动子及其应用》李文滨,罗秋兰,赵琳,韩英鹏.申请号201010168982.7 公开号CN101914534A  4.《与大豆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及编码基因与应用》李文滨,高阳,赵琳. 申请号201010519801.0  获奖:  1.2009年获得东北农业大学第二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2009年获得东北农业大学第六届教职工综合素质系列大赛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  论文、著作  学术论文  Lin Zhao, Qiulan Luo, Chunliang Yang, Yingpeng Han, Wenbin Li. 2008. A RAV-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controls photosynthesis and senescence in soybean. Planta. 227:1389–1399 (SCI).  赵琳,高阳,段莹莹,李永光,陈李淼,郝迪萩,罗秋兰,李文滨.2009.大豆短日照诱导下新ESTs序列的筛选和功能推测.中国油料作物学报.31(4):460-464.  赵琳,罗秋兰,杨春亮,韩英鹏,李文滨.2007.大豆在暗诱导条件下差异表达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大豆科学.26(2):134-139.  赵琳,李文滨,杨春亮.2006.光周期控制拟南芥和水稻开花反应差异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37(1):93-101.  段莹莹,赵琳,陈李淼,李文滨.2010.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和下胚轴转化方法的比较及优化.大豆科学.29(4):590-593.  郝迪萩,赵琳,陈李淼,李文滨.2010.克隆启动子方法的比较及应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41(3):154-160.  夏琳,赵琳,李永光,李文滨.2010.Real-time PCR检测大豆CONSTANS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达.29(4):594-597.  赫卫,姜振峰,赵琳,韩英鹏,李文滨. 2009.不同光长条件下大豆蛋白质组比较研究. 大豆科学.28(3):388-393.  陈李淼,赵琳,郝迪萩,李文滨.2009. 植物中RNA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40(10):122-128.  会议论文  Lin Zhao, Qiulan Luo, Wenbin Li. 2006.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volved in dark-induced photoperiod response. Soybean Biennual Molecular Biology Conference. Linchn, USA.  Lin Zhao, Meilu Yang, Wenbin Li. Functional Analyses of Soybean GBP gene partially by RNAi. RNAi2008: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Non-coding RNAs,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xford, UK  出版著作:  赵琳,李文滨.2009.《大豆在暗诱导下光周期及衰老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韩英鹏
  • 姓名 韩英鹏  出生年月 1978年04月18日  性别 男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汉族  学科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大豆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韩英鹏: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主要从事大豆基因组学及分子辅助育种工作。  学士,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2001年;  硕士,东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2005年;  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遗传学专业,2010年;  博士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至今。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041  电子邮件:hyp234286@yahoo.com.cn  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基础植物生物技术》  硕士生课程:《遗传统计与分子生物信息》  科研项目  1)《优质功能型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 2008.07-2010.12,主持人  2)《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1.06-2013.06,主持人  3)《大豆功能标记EST-SSR的开发及其应用》,哈市创新人才项目,2009.01-2011.12,主持人  4)《大豆功能标记EST-SSR的开发及其应用》,省教育厅面上项目,2009.01-2011.12, 主持人  成果、专利及获奖  参加选育大豆新品种5个  (1)东农52 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8年;王继安,李文滨,腾卫丽,宁海龙,张淑珍,郭长军,张大勇,姜振峰,武小霞,韩英鹏,赵琳,王志坤  (2)东农53 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8年;李文滨,王继安,宁海龙,张淑珍,腾卫丽,刘珊珊,郭长军,张大勇,姜振峰,武小霞,韩英鹏,赵琳,王志坤  (3)东农54 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9年;李文滨,王继安,宁海龙,张淑珍,腾卫丽,刘珊珊,郭长军,张大勇,姜振峰,武小霞,韩英鹏,王志坤  (4)东农55 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9年;陈庆山,李文滨,赵琳,王继安,宁海龙,腾卫丽,张淑珍,刘珊珊,郭长军,张大勇,姜振峰,武小霞,韩英鹏,赵琳,王志坤  (5)东农56 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0年;李文滨,王继安,宁海龙,张淑珍,腾卫丽,刘珊珊,郭长军,张大勇,姜振峰,武小霞,韩英鹏,赵琳,王志坤  获授权专利4项  1) 用于养殖大豆食心虫的养虫笼(专利号:ZL 2009 2 0315889.7), 实用新型专利,第三名  2) 用于养殖大豆食心虫的养虫盒(专利号:ZL 2009 2 0316329.3), 实用新型专利,第二名  3) 操作箱 (专利号:ZL 2010 2 0222535.0),实用新型专利,第三名  4) 大豆研磨机 (专利号:ZL 2010 2 0222550.5), 实用新型专利,第三名  获省部级奖1项,厅局级奖2项  1)《大豆抗疫霉根腐病机制研究及资源利用》,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第三名(证书号:2010-037-03)  2)《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研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第三名(证书号:2008-01-04-03)  3)《大豆优质高产多抗分子聚合育种的研究》,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名(证书号:2011-031-02)  论文、著作  发表SCI论文17篇,他引20余次  1) Yingpeng Han, Dongwei Xie, Weili Teng, Shuzheng Zhang, Wei Chang, Wenbin Li (2011) Dynamic QTL analysis of linolenic acid content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soybean seed. Theor Appl Genet 122:1481–1488, 影响因子:3.490  2) Yingpeng Han, Weili Teng, Kangfu Yu, Vaino Poysa, Terry Anderson, Lijuan Qiu, David A. Lightfoot, Wenbin Li, (2008) Mapping QTL tolerance to Phytophthora root rot in soybean using microsatellite and RAPD/SCAR derived markers. Euphytica 162 (2):231–239, 影响因子:1.042, 引用3次  3) Yingpeng Han, Weili Teng, Desheng Sun, Yuping Du, Lijuan Qiu, Xiangling Xu, Wengbin Li. (2008) Impact of epistasis and QTLrenvironment interaction on the accumulation of seed mass of soybean(Glycine max L. Merr.). Genetical Research 90:481-491,影响因子:1.778, 引用3次  4) W Teng, Y Han,Y Du, D Sun, Z Zhang, L Qiu,G Sun, W Li (2009) QTL analyses of seed weigh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Heredity 102:372–380,影响因子:3.823, 引用2次  5) Li XP, Han YP, Teng WL, Yu KF, Poysa V, Anderson T, Ding JJ, Li WB(2010) Pyramided QTL underlying tolerance to Phytophthora root rot in mega-environments from soybean cultivars ‘Conrad’ and ‘Hefeng 25’. Theor Appl Genet 121:651–658, 影响因子:3.490, 引用4次  6) Xiaohui Song, Yingpeng Han, Weili Teng, Genlou Sun, Wenbin Li (2010) Identi?cation of QTL underlying somatic embryogenesis capacity of immature embryos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Plant Cell Rep 29:125–131, 影响因子:2.891  7) Guiyun Zhao, Jian Wang, Yingpeng Han, Weili Teng, Genlou Sun, Wenbin Li (2008) Identification of QTL underlying the resistance of soybean to pod borer, 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 obraztsov, and correlations with plant, pod and seed traits. Euphytica 164:275–282, 影响因子:1.042, 引用3次  8) Dongmei Li,Mingming Sun, Yingpeng Han, Weili Teng, Wenbin Li, (2010) Identi?cation of QTL underlying soluble pigment content in soybean stems related to resistance to soybean white mold(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Euphytica 172:49-57, 影响因子:1.042  9) Haiyan Li, Huancheng Liu, Yingpeng Han, Xiaoxia Wu, Weili Teng • Guifeng Liu • Wenbin Li (2010) Identi?cation of QTL underlying vitamin E contents in soybean seed among multiple environments. Theor Appl Genet (2010) 120:1405–1413  10) Lin Zhao, Qiulan Luo, Chunliang Yang, Yingpeng Han, Wenbin Li, (2008) A RAV-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controls photosynthesis and senescence in soybean. Planta 227:1389–1399,影响因子:3.088,引用2次  11) Guoliang Zeng, Dongmei Li, Yingpeng Han, Weili Teng, Jian Wang, Liquan Qiu, Wenbin Li, (2009)IdentiWcation of QTL underlying isoXavone contents in soybean seeds among multiple environments. TAG 118:1455–1463,影响因子:3.490  12) Zhenfeng Jiang, Yingpeng Han, Weili Teng, Zhongchen Zhang, Desheng Sun, Yuhua Li, Wenbin Li (2010) Identi?cation of QTL underlying the ?lling rate of protein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soybean seed. Euphytica 175(2):227-236, 影响因子:1.042, 引用4次  13) Zhenfeng Jiang, Yingpeng Han, Weili Teng, Zhongchen Zhang, Desheng Sun, Deguang Yang, Wenbin Li (2010) Identi?cation of QTL underlying the oil ?lling rate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soybean seed. Euphytica 176(3):391-402, 影响因子:1.042, 引用2次  13) Zhenfeng Jiang, Binbin Zhang, Weili Teng, Yingpeng Han, Xue Zhao, Desheng Sun, Zhongchen Zhang and Wenbin Li (2010) Impact of epistasis and QTL ×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on the oil filling rate of soybean seed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Euphytica 173(3):431-442, 影响因子:1.042  14) Pengfei Xu, Yingpeng Han, Junjiang Wu, Huiying Lv, Lijuan Qiu, Ruzhen Chang, Limei Jin, Jinsheng Wang, Anliang Yu, Chen Chen, Haiyang Nan, Xiuhong Xu, Ping Wang, Dayong Zhang, Shuzhen Zhang, Wenbin Li and Weiyuan Chen (2007)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Sequences of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of Phytophthora sojae.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34(2):180-188, 影响因子:0.521  15) Liu YX, HAN YP, Chang W, Zou Q, Guo MZ, Li WB (2010) Genomic Analysis of MicroRNA Promoters and Their Cis-Acting Elements in Soybe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9(11):1561-1570  16) LV M, Han YP, Gao JG, Wang XJ, Li WB (2010)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germin-like gene family in soybean. BMC Genomics 12: 16, 影响因子:4.781  17) Wei Chang, Limin Dong, Zizhen Wang, Haibo Hu, Yingpeng Han, Weili Teng, Hongxia Zhang,, Maozu Guo, Wenbin Li (2011) QTL underlying resistance to two HG types of Heterodera glycines found in soybean cultivar ‘L-10’ BMC Genomics 13:12影响因子:4.781  出版专著2部  1)《大豆维生素E研究进展》, 中国工商出版社, 副主编  2)《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因素》, 中国农业出版社,参编
  • 王志坤
  • 姓名 王志坤  出生年月 1978年03月02日  性别 男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满族  学科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大豆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学士,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996-2000)  硕士,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遗传育种专业,(2001-2004)  博士,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遗传育种专业,(2004-2007)  博士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2010)  现为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人员,2010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11年评为硕士生导师。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8名。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634  电子邮箱:zhikunwang1998@yahoo.com.cn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150030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  硕士生课程:植物RNA技术  科研项目  主要在研项目:  1. 《利用RNA干扰技术改良大豆品种食心虫抗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主持人, 2008.1-2011.12,20万元  《抗病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培育》子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主持人,2009-2011,175万元  《大豆胞囊线虫RNAi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大豆的研究》,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主持人,2008.1-2011.12,2.7万元  《大豆胞囊线虫RNAi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大豆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主持人,2008.1-2011.12,6万元  《大豆抗旱相关转录因子NF-YB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主持人,2010.1-2013.12,2万元  已结题项目:  1.《利用RNAi技术改良大豆胞囊线虫抗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主持人  2.《大豆胞囊线虫RNAi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大豆的研究》,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主持人  成果、专利及获奖  成果:  1. 作为主要育种人完成东农54品种的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09001,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2009.6(第三完成人)  专利:  1. 用于养殖大豆食心虫的养虫盒,第三发明人,2010年  2. 用于养殖大豆食心虫的养虫笼,第二发明人,2010年  论文、著作  2. 王志坤,李文滨,刘珊珊. RNA干扰技术记在植物抗病研究中的应用,大豆科学,2008, 27(3):521-526  3. 王志坤,秦智伟,周秀艳. 挂蔓黄瓜果实成熟衰老鉴定指标的筛选,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8):19-23  4. 王志坤,秦智伟,周秀艳.黄瓜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几种物质的变化,中国蔬菜,2010(12):41-45  5. 王志坤,秦智伟,李艳秋,周秀艳. 黄瓜果实衰老过程中果皮超微结构的变化,园艺学报,2007,34(4):889-894  6. 王志坤,丁国华,周秀艳,秦智伟. 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园艺学会会议论文  7. 王志坤,刘珊珊,武小霞,孟凡立,李文滨. 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田间释放试验管理,大豆科学,2010,29(3):530-533  8. 王志坤,秦智伟,丁国华,周秀艳. 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及其研究进展,生物技术,2004,14(4):80-82  9. 刘淼,王志坤,武小霞等,通过转小麦DRE结合转录因子TaDREB3a提高大豆抗非生物胁迫能力的研究,2009年在弄过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10. 刘珊珊,王志坤,葛玉君等. 大豆7S球蛋白亚基相对含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3):284-289  11. 刘珊珊,刁桂珠,王志坤等. 中国和越南大豆种质资源贮藏蛋白亚基组成的鉴定,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4):511-513  出版著作:  王志坤(编著),秦智伟(主审),李文滨(主审). 黄瓜果实成熟衰老特性,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0.6
  • 张彬彬
  • 姓名 张彬彬  出生年月 1977年10月13日  性别 女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回族  学科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大豆遗传育种,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性评价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张彬彬,博士,副教授,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大豆遗传育种及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性评价。在大豆新品种选育、大豆体细胞胚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大豆再生相关基因克隆、抗逆基因及再生基因功能验证、大豆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2001年留校任教,2005年晋升为讲师,2011年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评为硕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043  电子邮件:bbzhang77@126.com  通信地址:哈尔滨香坊区公滨路木材街59号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150030  教学情况  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加国家“863”、国家“973”、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5项。  成果、专利及获奖  作为主要育成者审定品种1个,参加育成品种10个。  论文、著作  张彬彬,李文滨*.转TaDREB3基因大豆的品质等同性分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33(4):412-415.  Jiang Z F, Zhang B B,Teng W L, Han Y P,Zhao X,Sun D S, Zhang Z C and Li W B. Impact of epistasis and QTL ×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on the oil filling rate of soybean seed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Euphytica.2011,177(3):431-442.(SCI)  张彬彬,刘 淼,高冬梅,李文滨* .转TaDREB3基因大豆的农艺性状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12):6-10.  张彬彬,李永光,盖江南,李文滨*.转TaDREB3基因大豆基因漂流距离及频率的研究.大豆科学.2011,30(4):563-565.  ZHANG Binbin,ZHANG Tong,WU Xiaoxia*.Studies on agronomic traits of transgenic soybean overexpressing TaDREB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11,18(2):1-6.  张彬彬,李 杰,柏 锡,丁晓东,朱延明 *.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2):129-134.  武小霞,张彬彬,王志坤,姜成涛,李文滨.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管理及安全评价.作物杂志.2010(4):1-4.  刘珊珊, 滕卫丽,姜自芹 ,张彬彬, 葛玉君, 刁桂珠 ,郑天慧, 曾 蕊,吴 帅 ,李文滨.大豆 7S 球蛋白 α-亚基缺失型种质创新.作物学报.2010, 36(8):1409 -1413.  姜振峰,刘志华,张彬彬.大豆油分和蛋白质含量遗传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QTL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3.
  • 姜振峰
  • 姓名 姜振峰  出生年月 1976年04月29日  性别 男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汉  学科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大豆资源创新与遗传育种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2000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于东北林业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包括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大豆新品种选育)子课题、国家转基因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前期课题等项目,曾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13篇,其中SCI检索5篇,主编或参编科研著作4部。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043  电子邮件:jzhf2006@126.com  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作物育种学  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等3个项目,并参加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973前期等项目。  成果、专利及获奖  先后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育成者审定大豆品种1个,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  论文、著作  1.Jiang ZF(姜振峰), Han YP, Teng WL, Zhao X, Zhang ZC,Man WQ and Li WB (通讯作者) (2012) Impact of epistasis and QTL ×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on the mass filling rate during seed development of soybean. Genet Res (Camb), 94(2):63-71  2. Zhenfeng Jiang(姜振峰), Ding JJ, Han YiP, Teng WL, Zhang ZC and Li WB (通讯作者) (2012) Identification of QTL underlying mass filling rate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soybean seed, Euphytica, (accepted)  3.Jiang ZF(姜振峰), Zhang BB, Teng WL, Han YP, Zhao X, Sun DS, Zhang ZC and Li WB (通讯作者) (2011) Impact of epistasis and QTL ×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on the oil filling rate of soybean seed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Euphytica, 177(3):431-442  4.Jiang ZF(姜振峰), Han YP, Teng WL, Zhang ZC, Sun DS, Li YH and Li WB (通讯作者) (2010) Identification of QTL underlying the filling rate of protein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soybean seed, Euphytica, 175(2):227-236  5.Jiang ZF(姜振峰), Han YP, Teng WL, Zhang ZC, Sun DS, Yang DG and Li WB (通讯作者) (2010) Identification of QTL underlying the oil filling rate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soybean seed. Euphytica, 176(3):391-402  6.赫卫, 姜振峰,赵琳, 韩英鹏, 李文滨 (2009) 不同光长条件下大豆蛋白质组比较研究. 大豆科学, 28(3):388-393.  出版专著1部,2011年,《大豆油分和蛋白质含量遗传效应及与环境互作效应QTL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参编著作2部:2012年,《Recent advances in molecular marker systems for soybean breeding》,科学出版社;2008年,《无公害大豆安全生产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 孟凡立
  • 姓名 孟凡立  出生年月 1978年04月03日  性别 女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汉  学科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大豆抗虫育种  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2001年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2004年于东北农业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于沈阳农业大学有害生物与环境安全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863和973、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12篇论文,申请专利4项;副主编或参编科研著作4部。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413  电子邮件:fanli78 @sina.com  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普通遗传学、种子产业化与法律法规、植物分子生物技术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植物介导大豆食心虫RNA干扰机制研究”2013.1-2015.12.  2 中国博士后基金“大豆食心虫系统RNAi关键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2012.1-2014.12  3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大豆食心虫系统RNAi机制研究”2012.1-2014.12  4 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抗食心虫转基因大豆种质”2011.1-2012.12  成果、专利及获奖  1 国家发明专利,大豆食心虫18SrDNA基因及其应用,专利申请号201110372645.4,第一发明人。  2 国家发明专利,大豆食心虫核糖体蛋白基因及其应用,专利申请号201110338659.4,第一发明人。  3实用新型专利,用于养殖大豆食心虫的养虫盒,授权号ZL 200920316329.3,第一发明人。  4实用新型专利,用于养殖大豆食心虫的养虫笼,授权号ZL 200920315889.7,第一发明人。  5 芸豆新品种东农芸豆一号. 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2011(第三育成人)  论文、著作  1农业法律法规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主编,2011.7  2作物遗传改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2011.4  3植物线虫学,科学出版社,参编,2011.7  4黄瓜果实成熟衰老特性,: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编,2010  5 Meng F, Han Y, Teng W, Li Y, Li W.QTL underlying the resistance to soybean aphid (Aphis glycines Matsumura) through isoflavone-mediated antibiosis in soybean cultivar 'Zhongdou 27'. Theor Appl Genet. 2011.123:1459-1465(SCI收录,影响因子3.264).  6 F.L.Meng,W.B.Li. Development of a artificial rearing system for Soybean pod borer(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 Word Soybean Research Conference VIII. 2008.8.160  7 孟凡立, 王志坤,李文滨,大豆食心虫28SrDNA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已接受。  8孟凡立,王志坤,臧振原,宋仙萍,孙晶,李文滨,异黄酮含量与大豆对大豆蚜虫抗性之间的关系,作物杂志,2011.142(3):11-15.  9孟凡立,王志坤,孙晶,段玉玺,李冬梅,李文滨,蚜虫取食大豆诱导大豆异黄酮的变化规律,作物杂志,2011.140(1):59-63  10孟凡立,刘立承,李文滨, 段玉玺,张大勇,李冬梅,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对大豆真叶中异黄酮的诱导作用,大豆科学,2010.4:264-267  11孟凡立,李文滨,段玉玺,张大勇,李冬梅,王志坤,大豆蚜虫抗性鉴定技术及抗性资源筛选,大豆科学,2010.6:457-460  12孟凡立,崔兆丰,王志坤,李文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福美双在蔬菜及土壤中的残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41(6):28-31  13孟凡立 ,张卫国,陈庆山,插入突变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2006.3,38-41  14刘珊珊,孟凡立,刁桂珠,王志坤,葛玉君,大豆7S球蛋白(α+β)-亚基缺失型种质的α-与β-亚基基因的测序与分析,中国农业科学杂志,2009 42 (2): 419-424  15王志坤,刘珊珊,武小霞 ,孟凡立,李文滨, 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田间释放试验管理,大豆科学,2010, 29(3):530-533  16 郑桂玲,王晓云,李长友,闽丽,孟凡立,粘虫产卵底物的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5:47-78
  • 于洪春
  • 姓名 于洪春  出生年月 1966年05月06日  性别 男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汉  学科领域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害虫生物防治 农业害虫综合治理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1987.9考入东北农学院植保系,1991.7获得农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6年晋级讲师,2001年晋级副教授。1997年获得农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为省级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后备带头人,黑龙江省昆虫学会理事。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053  电子邮件:hongcyu@yahoo.com.cn  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邮编150030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农业昆虫学;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昆虫生理学;害虫生物防治原理和技术  研究课题:1.农业昆虫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2.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3.作物病虫害防治试题库建设项目;4.农业昆虫学省级精品课建设  科研项目  1.大猿叶虫滞育反应地理变异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黑龙江省农作物主要地下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  3.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机理与技术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项目)。  成果、专利及获奖  1.农业昆虫学省级精品课。  2.绿色食品蔬菜田中防治害虫的生物源杀虫复配剂。国家发明专利。  论文、著作  研究论文:  1.甘蓝夜蛾人工饲料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6):771-774.(通讯作者)  2.活体和离体培养的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比较. 中国生物防治,2007,23(1):98-100.(第一作者)  3.远东杉苞蚧发生规律与防治的初步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2):157-160.(通讯作者)  4.苏云金杆菌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作用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6):40-42. (通讯作者)  5.哈尔滨地区大猿叶虫发育历期与生物学特性. 昆虫知识,2008,45(6):909-912. (通讯作者)  6.中俄边境绥芬河口岸蛾类种类调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2):19-23. (第二作者)  7.Cry2Ab杀虫蛋白对小地老虎幼虫致死效果及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09,36(1):16-20. (第三作者)  8.光周期、温度和食料对大猿叶虫哈尔滨地理种群存活率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40(7):19-23. (通讯作者)  9.整合素及其在昆虫学中的研究进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0(7):119-122. (通讯作者)  10.一株白僵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对大猿叶虫的生物活性测定. 昆虫知识, 2009,46(5):744-748. (通讯作者)  11.黑龙江省蝗虫名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41(3):21-25. (通讯作者)  12.大猿叶虫哈尔滨种群的滞育诱导研究. 昆虫知识,2010,47(6):1157- 1160. (第一作者)  13.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126(5):73-75. (第一作者)  教材与著作:  1.黑龙江省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0,北京。  2.农业昆虫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北京。  3.农业昆虫学(光盘版辅助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北京。  4.作物病虫害防治. 东北农业大学,2009,哈尔滨。
  • 韩岚岚
  • 姓名 韩岚岚  出生年月 1970年09月03日  性别 女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朝鲜族  学科领域 昆虫学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昆虫分子生物学及蛋白组学、农业害虫与生物防治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现为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师,担任植物保护系教学和科研工作;副教授、博士、在站博士后(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昆虫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昆虫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研究及农业害虫与生物防治的研究。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083  电子邮件:hanll_neau@yahoo.com.cn  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农学院植保系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讲授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学、害虫生物防治、植物保护专业英语、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园林植物昆虫学、牧草病虫防治、草原保护学本科生课程,另讲授昆虫病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研究课题:  科研项目  1. 新的农业耕作制度下的生物防治主打型新技术研究——东北地区大豆害虫控制的生态修复策略,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1.1-2015.12,第2参加人  2. 大豆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大豆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项目,2009.1-2012.12,第5参加人  3. 农作物、蔬菜上主要害虫热休克蛋白基因克隆、异源表达及功能鉴定,东北农业大学人材基金项目,2009.1-2012.12,主持人  4.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1Ac毒素与菜青虫互作机理的研究,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项目,2009.1-2011.12主持人  5. 昆虫几丁质代谢相关酶的基因克隆、异源表达及功能鉴定,黑龙江省科技厅项目,2008.1-2010.12,第1参加人  6. 生态康复型农田绿色控害技术体系组建与创新-大豆主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7.1-2010.12,第5参加人  7. 昆虫生长调控因子-昆虫几丁质酶对其他生物农药的增效作用研究,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07.01-2009.12,第1参加人。  8. 昆虫生长调节因子几丁质降解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杀虫活性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2007.01-2009.12,第1参加人  9. 高效Bt工程菌的研究,国家“863”项目(子项目),2004.01-2006.12,主持人  10. 菌毒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哈尔滨市培养学科后备带头人基金项目,2003.1-2006.12,第2参加人  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1-2007.12,第1参加人  成果、专利及获奖  1. 获2009年度昆虫知识优秀论文:韩岚岚,赵奎军,张杰,昆虫类钙粘蛋白与Bt Cry1A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昆虫知识,2009,46(2):203~209。  2. 获2009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09.4  3. 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成果奖教学二等奖,高校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2007.10  4. 获东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校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2007.10  5. 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植物保护专业昆虫学教学实习规范化考核体系的研究,2007.7  6. 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育科研论文壹等奖,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03.12  7. 获2005东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普通昆虫学CAI课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2005.1  8. 获东北农业大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奖,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2005.4  9. 获东北农业大学首届多课件评比优秀奖,普通昆虫学实验,2004.4  10. 获2005年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新世纪农林人材培养模式的研究,2005.1  专利:  1. 绿色食品蔬菜田中防治害虫的生物源杀虫复配剂:200610010264.0  2. 对鳞翅目昆虫高毒力的Bt cry1Ah基因及其表达产物,200410009918.9  蔬菜田中防治害虫的生物源杀虫复配剂:专利号:ZL200610009912.0  论文、著作  1. Han lan-lan, song Fu-ping, Zhang Jie, Zhao kui-jun, Analysis for activity of Cry protein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gainst Helicoverpa armigera.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 Beingjing, China, May 11-16,2004.  2. 韩岚岚,宋福平,李长友,张杰,赵奎军,黄大昉,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和生物活性,植物保护,2002,28(5):5~9。  3. 韩岚岚,张杰,赵奎军, Cry1Ac最小活性区与钙粘蛋白TBR2的融合表达,2007.10.全国微生物农药应用基础研究学术研讨会。  4. 韩岚岚,赵奎军,张杰,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Cry1Ac对豆天蛾作用机理的研究,2008.5,第五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与管理研讨会。  5. 韩岚岚,洪峰,王海龙,李长锁,水蛭人工养殖及加工技术,2006,86。  6. 韩岚岚,赵奎军,张杰,昆虫类钙粘蛋白与Bt Cry1A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昆虫知识,2009,46(2):203~209。获2009年度昆虫知识优秀论文  7. 陈中义,李丽华,张杰,管宇,吴限,韩岚岚,双价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载体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杀虫活性,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2,03:272~277。  8. Fuping Song, Jie Zhang,Aixing Gu,Yue Wu,Lanlan Han, Kanglai He,1 Zhongyi Chen,Jiang Yao, Yuqin Hu, Guoxun Li, and Dafang Huang,Identification of cry1I-type genes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cry1I-type gen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3,69(9):5207~5211。  9. 樊东,韩岚岚,赵奎军,张莹,张原,植物提取液对黑龙江省主要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测定,北方园艺,2003(2):54~55。  10. 宋福平,张杰,韩岚岚,对鳞翅目害虫有活性的cry1C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植物保护学报,2003,30(2)161~165。  11. 蔡巍, 赵奎军, 韩岚岚(通讯作者),基于VB.NET的农业害虫专家系统软件开发,农业网络信息,2005,2005.12期:28~30。  12. 曲琪环,韩岚岚,周玉岩,朱昆明,刘纹芳,徐宁彤,家蝇抗菌肽的作用及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饲料博览,2006,01:25~27。  13. 高红秀,韩岚岚,赵奎军,樊东,刘健,大豆蚜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捕食性天敌昆虫鉴定中的应用,昆虫学报,2006,49(5):754~757。  14. 窦黎明,韩岚岚,宋福平,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Ia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活性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6):1053~1057。  15. 高红秀,韩岚岚,赵奎军,应用分子方法进行捕食者中肠分析的研究进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2):253~257。  16. 贺玉年,王晓云,韩岚岚,樊东,甘蓝夜蛾几丁质酶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昆虫知识,2009,46(5):697~702。  17. 吴丽梅,韩岚岚,刘健,樊东,八字地老虎和粘虫蜕皮激素接受子3(HR3) 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昆虫知识,2010,47(4):665~672。  18. 韩雪, 韩岚岚,宋雯雯,高慕娟,张颖,王继安,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的优化与农杆菌转化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2)1~5。  19. 樊东,韩岚岚,赵奎军,于洪春,张艳菊,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9):146~147。  20. 樊东,王晓云,韩岚岚高等农业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实验科学,2008年第2期,14~16  21. 主编《资源昆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22. 主编《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东北农业大学出版,2008  23. 主编《园林植物昆虫学实验指导》,东北农业大学出版,2005  24. 主编《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实验指》,东北农业大学出版,2005  25. 主编《资源昆虫学》,东北农业大学出版,2005
  • 刘健
  • 姓名 刘健  出生年月 1977年06月20日  性别 男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汉族  学科领域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害虫综合治理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刘健,博士,副教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项经费项目子项目1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1项、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1项、农业部寒地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1项,参加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篇。出版专著1部。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邮编:150030  办公电话:0451-55190539  电子邮箱:jianliu2001@163.com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  目前,主讲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课程“昆虫研究法”及研究生课程“昆虫生态学”。  科研项目  参加“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专利及获奖  (一)主持项目  1.豆田蚜虫种类调查及大豆蚜传毒效率研究(CARS-04-PS12-03).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项经费项目子项目.2011-2015  2.大豆蚜的寄主适应性研究(201103022-5-08).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2011-2015  3.异色瓢虫捕食大豆蚜过程中的化学通讯因子研究(2010RCB19). 东北农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2011-2013  4.大豆蚜(Aphis glycines)对温度和越冬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研究.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05年度  5.栽培大豆对大豆食心虫、大豆蚜的化学生态防御机制研究. 农业部寒地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07年度  6.异色瓢虫对大豆蚜的控害作用研究. 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SB08B02). 2009-2010  (二)参加项目  昆虫几丁质代谢相关酶的基因克隆、异源表达及功能鉴定(C2007-7).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8-2010  论文、著作  (一)论文  1.不同气候带棉蚜种群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 棉花学报. 2003,15(1):13-16  2.不同地理种群棉蚜对温度和光周期的生态适应性. 生态学报. 2003,23(5):863-869  3.植物提取液对菜蛾的杀虫活性测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3):318-321  4.Population dynamics of Aphis glycies and its natural enemies in soybean in northern China. Ann. Entoml. Soc. Am. 2004, 97(2): 235-239(SCI收录)  5.Population dynamics of Aphis glycines (Homoptera: Aphididae) and its natural enemies in northeast China. P. 401. In Guo Yuyuan ed. Plant Protection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4  6.大豆蚜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捕食性天敌昆虫鉴定中的应用. 昆虫学报. 2006, 49(5) : 754-758  7.大豆蚜的生物学防治技术. 昆虫知识. 2007, 44(2): 179-185  8.大豆蚜对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敏感度研究. 大豆通报. 2007, (3): 32-33  9.基于机器视觉的大豆叶部蚜虫自动计数系统的研究. 农机化研究. 2007, (11): 190-191  10.哈尔滨地区大豆蚜在大豆田中的迁飞扩散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9(11): 11-14  11.东北地区大豆田天敌昆虫优势种类分析. 昆虫知识. 2009, 46(4): 592-596  12.大豆植株挥发物成份定性分析. 大豆科学. 2009, 28(4): 719-722  13.异色瓢虫暗黄变种成虫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0(3): 44-46  14.中国东北地区大豆主要食叶性害虫种类分析. 昆虫知识. 2010, 47(3): 576-581  (二)专著  天敌昆虫对大豆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著人. 2010年5月
  • 刘亚光
  • 姓名 刘亚光  出生年月 1968年04月05日  性别 女  硕、博导 硕士生导师  民族 汉  学科领域 农药学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杂草抗性、除草剂污染与生物修复  学位 博士  个人简历  刘亚光博士,女,1968年4月生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获东北农业大学农药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作物抗病育种的博士学位,2005年7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是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教授,2002年评为硕士生导师。先后两次荣获东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 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担任黑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会理事和黑龙江省植物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451-55191069  电子邮件:liuyaguang@sina.com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本科生课程有:农药学、杂草学、农药生物测定技术等5门课程;研究生课程有: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杂草科学研究法等课程。  研究课题:  科研项目  1、主持黑龙江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长残留除草剂微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研究》项目  2、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高效降解异噁草酮的微生物对土壤修复的研究》项目  3、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豆田长残留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生物修复的研究》项目  4、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长残效除草剂残留降解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  5、主持哈尔滨市科技局,学科后备带头人基金《大豆化学诱抗剂的研究》项目;  6、大豆生物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大豆田除草剂咪唑乙烟酸降解菌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  7、省高校“寒地黑土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大豆田长残留性除草剂污染黑土的生物修复》  成果、专利及获奖  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均为第一发明人。  论文、著作  发表学术论文52篇,国家一级论文9篇,EI1篇;在省级和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主编和副主编教材3部;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了2部副主编的专业论著;出版个人专著一部。主编校内教材2部,参编3部。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 电话:
    +%u0038%u0036-%u0034%u0035%u0031-%u0035%u0035%u0031%u0039%u0030%u0032%u0039%u0038
相关推荐
西北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重庆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重庆邮电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邮电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华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华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体育学院师资好不好,西安体育学院师资怎么样 四川理工学院师资好不好,四川理工学院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